五塊石傳奇(第3/13頁)

忽然間,舒漢正發散出幾千年的思緒被一個甜美的聲音打斷了:“我們可以看到,神秘的黃金面具與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面具在造型上幾乎一致,差異只在於眼睛的部分——”舒漢正回過神來,原來是一位漂亮的女解說員帶領著一隊大學生模樣的參觀者來到了自己身旁。

這位年輕的女解說員身著黑色套裝,顯得精神幹練且落落大方,她聲情並茂地講述著黃金面具背後的神奇,“大家可以看看黃金面具後面的圖片展示。相比黃金面具,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面具的眼睛部分並不是鏤空,而是一對柱狀向前凸出的眼珠。”

大學生們將目光齊刷刷投向了黃金面具背後的展板,上面呈現有來自三星堆的青銅縱目面具,外形果然與黃金面具如出一轍,只是青銅縱目面具多了一對驚世駭俗的突出雙眼,這一詭異之處引得大學生們一陣嘖嘖稱奇。

“哇,眼中有犄角,身後有尾巴,誰也不知道,我有多少小秘密,小秘密——”一位調皮的男生竟自編自唱起歌曲。

女解說員也被逗樂了,在掩嘴輕笑後,又繼續認真地說道:“大家一定覺得這縱目面具太過奇幻怪誕,但考古學者考證發現,縱目面具實際上是古蜀人將自己的始祖王蠶叢神靈化而得來的——”

“蠶蟲?”一個聲音小聲咕噥道,又引起了一陣哄笑。

“是蠶叢,當然,他和蠶蟲也有一些關系。”女解說員耐心地解說道,“蠶叢是古蜀國第一代開國君王,是他率領古蜀先民從不宜五谷的岷山深處遷移到廣袤的成都平原,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將山上野蠶變為家蠶的人。《華陽國志》記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其目縱’也就是我們看到縱目面具上突出的柱狀眼球。還有學者考證出代表我們四川的‘蜀’字就來源於蠶叢,‘蜀’字上部‘目’是蠶叢獨特的縱目,而下部‘蟲’則表達著蠶叢養蠶的事跡。”

女解說員頓了頓,望著沉浸在解說中的學生們,他們似乎還在期待聽到更多“蠶叢”的“神跡”,於是她繼續說道:“四川地區自古流傳著許多蠶叢的神話,相傳他‘衣青衣,勸農桑,民皆神之’,後世尊稱他為‘青衣神’,以至於今天的四川境內還有以他命名的青神縣以及青衣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傳說他擁有不可思議的三百歲的壽命。”

“他一定是外星人——”又是之前那位活躍的男生起哄道。

“當然,這也是一種說法。”女解說員並沒有生氣,“確實有學者將蠶叢以及古蜀文明與天外來客聯系在一起,也有一些科幻作家由此創作出精彩的科幻小說。”

這時候,舒漢正有些沉默不住了,女解說員的解說觸碰到了他的一根敏感神經——他一直對古蜀文明來自外星的說法頗有一些抵觸情緒,他斟酌著開口道:“盡管古蜀文明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地區創造出的與中原文明迥異的燦爛文明,但並不見得是由外星人帶來的。”

“舒教授——”女解說員認出了舒漢正,她激動地向大學生們介紹起了他,“這是我們成都考古學界的大學者,舒漢正先生。他曾參與了金沙文物的挖掘工作。”

舒漢正和藹地對大家笑了笑,“從金沙與三星堆看起來,古蜀先民制造的某些金器與青銅器的工藝確實要比同期夏商文明先進一些,但這種先進並不是什麽神乎其技、高不可及的高科技,只是一些焊接與鍛造上的講究。我相信古蜀先民憑借自身的智慧是完全可以獨立地摸索出的。同時,古蜀文明也沒有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樣神秘地突然湮沒,它只是以支流的形式匯入了華夏文明當中,成為華夏文明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女解說員贊同地點了點頭,“舒教授,再給同學們講講縱目面具的來歷吧。”

舒漢正望著同學們認真聆聽的誠懇樣子,又繼續說道:“我們看到黃金與青銅縱目面具反映出的奇特蠶叢形象,應當是古蜀先民賦予他們所崇敬的領袖蠶叢‘千裏眼’與‘順風耳’的美好贊頌,是一種藝術誇張,並不見得是寫實。”

舒漢正一邊講述著,一邊也在梳理自己的思緒,蠶叢王是古蜀文明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而幾天前發現的“五塊石”有一種說法正是由蠶叢王所留,這或許是自己應該入手的一個線索……

到了搬遷“五塊石”這天,舒漢正早早地來到工地。他見到今天過來圍觀搬遷的人並不多,吊車與重型卡車都已經開入了工地,他的學生小秦正在向工人們布置工作。

“舒老師,你這麽忙,怎麽還親自過來一趟?”小秦招呼道。

“沒事就過來看看。”舒漢正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