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塊石傳奇(第2/13頁)

“那你又怎麽看‘海眼’?”老方繼續發問道。

“‘海眼’的說法在整個成都平原都流傳甚廣,我想這應該是古蜀先民對於水患的一種世代相傳的恐懼。”

“這又怎麽說?”

“成都平原在遠古時期曾是浩渺汪洋,但自有人類活動起,海洋就已消失,整個平原都變成了低窪濕地,一旦岷江洪水季節性泛濫,坦蕩如砥的廣闊平原將成為一片澤國水鄉。古蜀先民因此飽受水患之苦。”

“直到李冰父子修築了都江堰,才使得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老方附和道。

“其實,蜀地治水也不光是李冰父子的豐功偉績,在古蜀國被秦國吞並以前,歷代蜀王都致力於抵禦水患、建築水利,都江堰只因是最後一個集大成的宏偉工程而被後世熟知。”舒漢正笑著打住了話題,“當然,這個扯遠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見解很獨到。”老方拍了拍舒漢正的肩,“感謝你的解惑。好了,我不打攪你了。”

說完,老方與舒漢正握手作別,舒漢正又投入了對巨石的探究中。

隨後幾天的挖掘證明舒漢正的推測大抵是對的,考古工作者掘地三尺,也沒能在巨石周邊發現任何遺跡或墓穴,看起來孤立的巨石堆真的只是古蜀先民祭祀活動的遺跡。

鑒於大石出土之處已變成開發商的樓盤用地,經過各方協商,政府決定擇日將五塊巨石整體搬移到距出土地四公裏外的金沙遺址博物館。很快,成都市政府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向外界公布這一決定。

舒漢正對於這個結果很是滿意,在他看來,這樣能保證大石文物日後得到良好的保護。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心底認定“五塊石”與金沙遺跡同屬一個文明的產物——都是由古蜀先民在中原文明尚未進入四川盆地時創造的,因此,“五塊石”也算是物歸原處。只是,要讓學術界認同他的這個觀點,他還需要找出更有說服力的證據。

於是,在接下來的周末,舒漢正一個人來到了金沙博物館。

博物館坐落於成都城區的西北二點五環,占地四百五十六畝,是在金沙遺址原址上建立起來的一座遺址類博物館。2001年金沙遺址被發現時,這一帶周圍還是荒涼的城郊農田。隨著城市的發展,如今博物館周邊漸已林立起成片的高档住宅小區。所幸的是,在闊大的館區內還是保留了茂盛的植被以及潺潺小溪,使得遊客在瞻仰古蜀文明之光之余,還能享受到城市中難得的自然之境。

今天是周日,來博物館參觀的遊客很多。舒漢正對這裏已是相當熟悉,他徑直走進了設施現代化的文物陳列館。

場館中琳瑯滿目地陳列著一件件曠世珍寶,這些陳列物都出土自一個深埋於地下的龐大祭祀坑。舒漢正漫步在館中,幽暗的光線、空靈的背景音樂聲,讓他猶如進入了時空隧道,穿越到三千年前的古蜀王國祭祀現場。象牙、玉琮、玉璋、玉圭、青銅立人、石跪坐人像……他的心情不由變得寧靜起來,一個人靜靜地審視起古蜀文明的脈絡。

在三星堆與金沙遺址被發現之前,古蜀國可謂始終籠罩在“開國何茫然”的雲霧繚繞中,語焉不詳的歷史僅散見於《蜀王本紀》與《華陽國志》幾部古籍的寥寥數言。相傳,古蜀國先後出現過五位傑出的國王,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鱉靈,他們給後世留下了一系列極其富有浪漫色彩的傳說,諸如“蠶叢縱目”“柏灌神化不死”“魚鳧嬗變為老鴰”“杜宇啼血化杜鵑”“鱉靈溺水死然後復活”等。這讓人很難辨別半人半神的歷代蜀王與他們所創造的神秘王國是否真實存在於歷史。

所幸的是,三星堆與金沙遺址的相繼發現,使得荒譎撲朔的上古傳說成為確鑿的信史。

不覺之間,舒漢正來到了展廳的中心位置,在這裏他見到了整座博物館最負盛名的珍寶——太陽神鳥金箔。

光彩熠熠的金箔被展示在一個立體水晶柱之上,纖巧的金箔厚度僅零點零二厘米,整個圖案以精致的鏤空方式呈現。太陽神鳥內層分布有十二道蜿蜒的齒狀光芒;外層圖案由四只逆時針飛翔的飛鳥首足相接,四只神鳥圍繞著光芒四射的太陽蓬勃飛翔,因此太陽神鳥又被稱為“四鳥繞日”——這展現出遠古蜀先民獨特的太陽崇拜。

在太陽神鳥前駐足了很久後,舒漢正又踱步到了與神鳥遙遙相望的黃金面具展示區——黃金面具是博物館中與太陽神鳥齊名的另一件鎮館之寶。它的尺寸與真人面孔相同,外貌卻迥異:四方闊臉,長方形招風耳,一雙鏤空的大眼,下眼瞼低垂,挺鼻大嘴,盡顯一股巋然不動的王者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