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撞擊(第5/10頁)

他已經沒有心情再觀察下去了,他放下望遠鏡,慢慢地把帶來的筆記本電腦打開並聯網。等待。他連上了http://www.nasa.gov,美國宇航局的主頁。這是他心中的聖殿,現實與夢想交匯的地帶。然而今天,望著信息量巨大的頁面,他的心情多少有些復雜。屏幕上,那些各式各樣的航天器、幾乎覆蓋所有波段的大型望遠鏡不停閃耀著,像是在善意地提醒著自己,這已不再是如他這樣的業余愛好者能夠單槍匹馬取得一番成就的時代了。他在心底苦澀一笑,他們是一群生活在科技時代的活化石,日益強大的科技將他們的生存範圍壓縮在了可憐的空間裏。如今回想起來,自己年少時放棄考大學的決定多少有些草率,興許經過大學,他有機會成為一名真正的天文工作者。不過這種遺憾也僅是一閃而過,畢竟他自己心裏很清楚,他不過是個平凡的普通人,並不具備過人的智慧和直覺,與別人相比僅是多了些持之以恒的毅力,高深的天文殿堂是不會有他的位置的,那些天文機構無暇顧及的、零零碎碎的領域或許更加適合自己吧。

他不停地點擊一個個鏈接,瀏覽著。當然,彗星是他最為關心的主題……突然他停住了,被一張圖片所吸引。圖片上,一個金屬物體迎面撞擊上了一顆碩大的彗星,在彗星表面激起一圈洶湧的沖擊波。圖片旁邊附有對“深度撞擊”計劃的簡明介紹。

一次劃時代的偉大撞擊,他在心底由衷地感慨道。那些遙不可及的彗星將不再只是他視網膜上遊移不定的光點和一個個充滿神秘感的符號。撞擊將使彗星內核深層次的奧秘暴露無遺,他欣喜而又略微有些傷感地遐想著。同時,所要撞擊的彗星引起了他的注意,“坦普爾1號”,他思忖著。他一下子記起來了,是的,“彗星獵手”坦普爾在法國馬賽首次發現了它,時間是上上個世紀中葉,這是一顆回歸周期僅為五年半的短周期彗星,他甚至記得這顆彗星在被發現之後曾神秘失蹤過一段時間,而在半個世紀前,它又重新如期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這個發現讓他興奮不已,看來“彗星獵手”的工作並非毫無意義。

自然,在報道的最後他發現了“將你的名字送上彗星”活動的鏈接,他毫不猶豫地點擊了它。他一點也不感到驚訝,這類活動算不上新穎,一年前他的名字就曾跟隨“火星探路者”探測器登上了遍地塵土的火星。他仰頭望了望已有些泛白的夜空,將鼠標移至了頁面上的空白框,敲入自己的名字,接著按下回車鍵。屏幕上迅速彈出了一個窗口,是此次活動的紀念證書。他的英語名字很是醒目地出現在了證書的中央,左側是探測器撞向彗星表面的模擬圖像。而證書的右下角印有“深度撞擊”項目首席科學家的簽名:唐·約曼斯。樸誠靖認得他,一名才華橫溢的彗星專家,自己曾拜讀過他的早期著作。接下來,他又將證書讀了好幾遍,最後,他保存下網頁,關掉了電腦。

他直起身來,舒展了一下酸痛的身體。此時天色已逐漸明亮了起來,一顆顆星辰正在晨曦中逐一熄滅。被初升朝陽照亮的地平線隱約在遠方呈現。這正是捕獲彗星的最佳時間——在此刻飛臨地球的彗星將與太陽相距最近,彗星的亮度和體積都將因此變到最大。

繼續尋找下去,樸誠靖在心中默念道,將望遠鏡再度瞄向了東方。也許,奇跡就在不久的未來。

D

“發射應該推後一段時間。”唐·約曼斯激動地爭辯道,眼前這間寬敞堂皇的辦公室、打磨得透亮的闊大辦公桌,以及大腹便便的範德勒主任都讓他感到莫名的壓抑。

在辦公桌另一端,範德勒依然保持著職業性的微笑,他有著一副開關似的笑容,“呃,你是清楚的,如果延遲發射計劃,撞擊就無法在2005年7月4日獨立日那天如期上演。”

“可……可我們的探測器還需要一大段時間來改進。”約曼斯強壓住心中的怒火。在他心中,整個撞擊計劃理應更周詳、更完美。

“約曼斯,你們的要求或許是合理的。但我想,你們之所以要求推遲發射,無非是想對已有的探測器進行一番修修補補。可與獨立日獻禮這樣的重大事件相比,這些統統可以忽略……”

讓該死的獨立日獻禮見鬼去吧,約曼斯在心中憤憤地罵道,但他仍竭力用平和的語氣說道:“主任,我並不反對科學探索與社會效應捆綁在一起。但現在的問題是,外帶的附加功能不能阻礙科學探索啊。你難道認為,撞擊本身比探測彗星內核更為重要嗎?‘深度撞擊’是人類首次以‘主動出擊’的方式去探索地球以外的天體。我們有理由再謹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