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丹尼爾與吉斯卡(第7/13頁)

“有多少人根本沒有家用機器人?”

“一個也找不到,那樣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如果某人因故無法擁有機器人,政府會提供一個給他,必要的時候,還會用公費替他維修。”

“隨著人口的增長,你們會增加機器人的數量嗎?”

法斯陀夫搖了搖頭。“人口是不會增長的。奧羅拉總共有兩億人口,而且已經穩定維持了三個世紀。這是個理想的數目,你一定在那些膠卷書中讀到過。”

“沒錯,”貝萊承認,“可是我覺得難以置信。”

“我向你保證那是真的。在這個數目下,我們能擁有足夠的土地、足夠的空間、足夠的隱私,以及足夠的自然資源。我們的人口恰到好處,既不像地球上那麽多,也不像索拉利上那麽少。”他伸出手臂讓貝萊搭著,好讓貝萊能繼續向前走。

“在你眼前的,”法斯陀夫又說,“是一個馴服的世界。我帶你出來,就是要你親眼看看,貝萊先生。”

“這裏毫無危險嗎?”

“危險總是有的。我們仍有暴風、暴雪、地震、滑坡、雪崩,而且還有一兩座火山——意外死亡率永遠不可能降到零。此外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憤怒、嫉妒,以及不成熟的愚蠢、短視的瘋狂等等,也都會帶來危險。然而,這些都只是非常微弱的刺激,對這個文明世界的太平影響並不大。”

法斯陀夫這番話似乎令他自己陷入沉思,一會兒之後,他才嘆了一聲,然後說:“對於這個現狀,我幾乎不想作任何改變,不過在理智上,我還是有若幹保留。當年我們帶到奧羅拉的動植物,僅限於我們覺得具有實用價值或觀賞價值的。多年來,我們盡全力鏟除我們眼中的雜草和害蟲,乃至其他不合標準的事物。而且我們刻意選擇強壯、健康、俊美的人種,當然,這是根據我們自己的標準。我們還試圖——我發現你在笑,貝萊先生。”

其實貝萊只是嘴角抽動了一下。“沒有沒有,”他說,“並沒有什麽好笑的。”

“有的,因為你我都心知肚明,根據奧羅拉的標準,我自己可算不上俊美。問題在於我們無法完全控制基因的組合,以及母體對胎兒的影響。當然,如今隨著人工繁殖越來越普遍——不過我希望永遠別像索拉利上那麽普遍——像我這種人在胎兒的晚期就會被剔除了。”

“那樣的話,法斯陀夫博士,銀河中就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理論機器人學家。”

“萬分正確,”法斯陀夫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可是大家永遠不會知道,對不對?總之,我們努力建立一個非常簡單但完全可以運作的生態平衡,包括穩定的氣候、肥沃的土壤,以及盡可能平均分配的資源。結果就是這個世界提供了我們一切的所需,而且,如果用擬人化的說法,這個世界對我們相當體貼——要不要我講講我們所追求的理想?”

“請講。”貝萊說。

“我們的理想,是打造一個整體而言服從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的行星。它絕不會因為任何的作為或不作為,導致人類受到傷害。而只要我們不要求它傷害人類,它就會完全遵從我們的意思。此外它還懂得保護自己,除非在某些特殊的時間和地點,它必須犧牲自己來服務或拯救人類。我敢說除了奧羅拉,再也沒有其他世界——無論是地球或任何太空族世界——幾乎達成了這個理想。”

貝萊感慨萬千地說:“地球人對這個境界同樣夢寐以求,可是一來我們早就人口過盛,二來過去的無知導致地球受到了嚴重傷害,以致如今根本欲振乏力——不過,奧羅拉原有的那些生物呢?當初你們到達的絕非一顆死氣沉沉的行星。”

法斯陀夫說:“如果你讀過我們的歷史書,就該知道的確是這樣的。我們來到奧羅拉的時候,這裏已經有些動物和植物——以及氮氧大氣層。這一點,五十個太空族世界沒有任何例外。但奇怪的是,無論哪個太空族世界,原本的生物都相當稀少,種類也不多。而且,那些生物對母星並沒有什麽特別的依戀,我們可以說不費一兵一卒就取而代之——從此,只有在水族館、動物園,以及少數刻意維持的保留區,才能見到那些原生物種了。

“有幾個相關問題,我們至今尚未真正了解,一是人類所找到的這些有生命的行星,上面的生命為何都那麽貧乏;二是為何只有地球擁有如此多樣化的生命,而且幾乎無所不在;三是似乎只有地球發展出了智慧生命。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貝萊說:“可能是數據不足導致的巧合吧,因為目前為止,我們探索過的行星還太少了。”

“我承認,”法斯陀夫說,“這是最有可能的解釋。或許在銀河某個角落,存在著和地球一樣復雜的生態平衡;而在另一個角落,存在著智慧生物和科技文明。可是,地球文明已經朝四面八方擴展了數十秒差距,如果其他角落也孕育著生命和智慧,他們為何偏偏沒有擴展——雙方為何從來未曾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