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二(第3/3頁)

從當年四月開始,他下令繼續修建阿房宮,同時征五萬精兵屯衛鹹陽。說是屯衛,其實是充當皇帝遊獵時的侍從。鹹陽人口激增,導致糧食匱乏。於是他又下令各郡縣轉輸糧草到鹹陽,而運糧者又須自備幹糧在途中食用。

龐大的工程,驚人的耗費,使百姓日益貧困。民間的憤怒情緒在迅速滋長,二世皇帝沒有采取任何安撫措施,施行法令卻日益嚴厲起來。

這樣做是很危險的,但沒人敢說出這一點。

嚴酷的法令,加上血腥的清洗,使朝中大臣人人震恐,為保住祿位性命,不得不阿諛取容。所以,甚至沒人敢告訴新皇帝:荊楚故地,有人造反了!

首先造反的是一群戍卒,為首的叫陳勝。他起事後自立為王,建號“張楚”。隨後,久已為秦所苦的百姓紛紛殺死郡縣官吏,響應陳勝。

陳勝遂命吳廣西攻滎陽,命武臣、張耳、陳馀攻取趙地,鄧宗攻取九江郡,周市攻取魏地。響應起義的軍隊越來越多:陵縣秦嘉、符離朱雞石、沛縣劉邦、吳中項梁項羽……

崤山以東的秦各郡縣迅速土崩瓦解,崤山以西,也不復固若金湯:陳勝命周文西進擊秦,很快攻入了鹹陽的大門——函谷關。

人人都相信:秦國就要亡了。

孰料,形勢急轉直下。

周文在離鹹陽僅百裏之遙的戲亭遭到秦少府章邯的致命打擊,敗退出關,功虧一簣。

而且沒有人來救援這支深入險地的孤軍。原因很簡單:人人都知道秦國將亡,所以人人都開始考慮,如何在秦亡之後的角逐中獲取最大的利益了。

以現在的形勢看,如果周文滅秦,陳勝必然勢力大增。而陳勝自稱王以來,架子越來越大,脾氣也越來越大。有個以前和他一起受雇耕作的老朋友來看他,就因為還像以前那樣跟他拍肩膀稱兄弟,跟這位楚王陛下沒大沒小,結果被他殺了。這樣的人若是得了天下,以後誰還會有好日子過?

所以,當周文一敗再敗,直至兵敗自殺,都沒人施以援手。各路義軍都忙著割據稱王或爭權奪利。

肯為陳勝效命的人越來越少,背叛他的人越來越多。

十二月,在秦軍的連番追擊下,陳勝敗退到汝陰。這裏成了他的葬身之所。他的一名車夫,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砍下了酣睡中的他的腦袋,獻給了秦軍。

亂世中的人是很容易喜新厭舊的。沒人有閑心來悼念這位率先反秦的勇士,很快又有人擁立了新的楚王。和陳勝不同,這位新楚王是真有楚王室血統的。他是項梁項羽叔侄從民間找到的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了激起楚人對故主的懷念,連名號也襲用了他祖父的,依然叫懷王。

仗,還在打,不過不再像以前的那樣子。

齊心協力共討暴秦的局面已一去不復還。曾被秦始皇一一平滅的六國已全部重建,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老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