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登陸紀念日(第3/6頁)

要讓住在火星上的人嚴格按照地球的歷法來過日子,除了滿足地球中心主義者的情懷之外,沒有任何好處。所以,火星上執行的是另一套歷法:火星歷。剛到火星的時候,盧文釗聽恩諾斯仔細講過火星歷是怎麽來的。

“火星的一天和地球的一天差距不大,但火星上的一年比地球上的一年長得多。”當時,恩諾斯就對盧文釗說,“一個火星年有669個火星日。由於火星的公轉軌道是長橢圓形的,這導致火星上的四季長度不相同。怎麽辦呢?有科學家提出借鑒古代占星術,以黃道十二宮命名火星月。古代占星家的世界觀以地球為中心,從地球上觀察,太陽落在哪個黃道星座內,就以這個星座的名字為當時的月份命名。太陽系文明當然不能以地球為中心,而應該以太陽為中心,即從太陽上觀察,火星落在哪個星座內,該星座的名字就是這個月的名字。這樣,火星人就能在午夜看見當月的標志星座高懸在夜空。

“事實上,這種歷法是真正意義上的太陽歷,當人類殖民太陽系其他行星的時候,也可以用這一方法來設定各個星球的時間。”

地球歷以耶穌出生那年為起始元年,那火星元年是什麽時候呢?

“地球歷1965年7月,水手4號飛越火星,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拜訪火星的人造物體。但那一年火星上雙子月的開始並非在1月1日,所以不能作為火星元年。往前推,地球歷1961年,火星上雙子月正好是1月1日,因此把那一年作為火星元年。”

恩諾斯能把艱澀的科學知識深入淺出地介紹出來,這正是盧文釗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在第一視角傳媒集團的資料裏,恩諾斯的潛在觀眾數和實際訂閱觀眾數都比盧文釗高出好幾個數量級。

“也有科學家不認可這種火星歷,提出了別的火星歷。”恩諾斯繼續說,“其中一種影響較大的認為,應該把火星年分為24個月,分別采用地球上古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按照每六個火星月一組分為四組,相當於地球上的四季,每組的前五個月有28個火星日,第六個月只有27個火星日,每年最後一個月在閏年會多包含閏日,即在閏年會有28天。基本的置閏公式就是每十個火星年均由六個669個火星日的火星年及四個668個火星日的火星年所組成。這種火星歷比前面一種火星歷有規律,方便使用和記憶。

“事實上,當初登陸火星之後,就使用哪種火星歷,星座歷還是節氣歷,出現了極大的爭議。爭議的背後,其實是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在角力。顯然,星座歷代表西方,節氣歷代表東方。最後星座歷勝出,因為十二星座的傳播更為廣泛,接受度更高。

“星座歷與節氣歷之爭,不過是東西方文明相互競爭的一個縮影。按照汪麟東的說法,這種不流血的競爭,最終會塑造出一個人類的大同社會。”

當時盧文釗聽得啞口無言,沒有想到一個火星歷,背後有那麽多的故事。他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啊。

“按照火星歷計算,今天是火星歷63年天秤月18日,十個火星年之前,螢火7號首次登陸,換算成地球歷正好是2048年11月1日。”恩諾斯接著直播,“剛才只是熱身,下面進入正題:登陸火星十周年紀念日慶祝活動。”接下去,他在街頭隨機采訪了幾個人,讓他們說說感受。各式各樣的回答,有的簡短,有的廢話連篇:“高興極了,激動得要死,見證火星的偉大時刻!我們也是創造者!地球你好!哪有那麽多高深的理由?我們就需要一個節日樂和樂和,吃吃喝喝,玩玩鬧鬧……”

為什麽在節目裏恩諾斯不講火星歷是怎麽來的呢?也不講星座歷與節氣歷的競爭呢?盧文釗在直播畫面和眼前人群之間來回切換,不知不覺中,發現恩諾斯已經走近了:“下面將由第一視角新近派駐火星的記者盧文釗繼續今天的直播。”

畫面切換到盧文釗這裏。他微微抿了抿嘴唇,說道:“大家好,我是盧文釗,很高興能為大家報道人類登陸火星十周年的慶祝活動。不過,在那之前,我有一個秘密要告訴給大家。在人類的歷史書上,清楚明白地寫著:螢火7號載人宇宙飛船於北京時間2059年3月1日15點43分成功降落在火星科普瑞茨三角區。指令長楊益偉首先離開飛船,成為第一個登陸火星的地球人。接著是工程師兼醫師斯韋特蘭娜·薩維茨卡婭,行星地質學家兼攝影師艾倫·謝潑德是第三個,最後是古生物學家兼駕駛員簡·弗朗考斯·卡瓦略。看那裏,就是他們四個。”

鏡頭對準了火星四傑的雕像。

盧文釗繼續說:“然而,這並非事實。至少,不是事實的全部,裏面包含了太多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