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播種(第3/16頁)

想造一台微型直升機嗎?假如我們找到類似蚊卵的模板(當然不需要吸血功能),讓它孵化、發育……這個工作該多麽簡單!

不過,以蛋白質為基礎的生命體有致命的弱點:它太脆弱,不耐熱,不耐凍,不耐輻射,壽命短,強度低,等等。那麽,能否用矽、錫、鈉、鐵、鋁、汞等金屬原子,依照生命體的建造原理,“自下而上”地建造出高強度的納米機器,或納米生命呢。

經過30年的摸索,我想我已制造了矽錫鈉生命的最簡單的模板。

也許我確實有科學的慧根,我馬上被這篇樸實的文章吸引住了。它剖析了復雜的大千世界,輕松地抽出清晰的脈絡。尤其是結尾那句簡短的、平淡的宣布,縱然是科學的外行也能掂出它的分量。一種矽錫鈉生命的模板!一種高強度的,完全異於現有生命形式的新生命!可以斷定,我將得到的遺產肯定與之有關。

我立即打電話給何律師,直截了當地問他:“何律師,那種矽錫鈉生命是什麽樣子?現在在哪兒?”

何律師在電話中大笑道:

“沙女士的估計完全正確!她說你會打電話來的。還說如果你不打來電話,律師就可以中斷工作了。她沒看錯你。來吧,我領你去,那種新型生命在她的私人實驗室裏。”

沙女士的試驗室在城郊的一座小山坡上,是一幢不大的平房,屋內有兩名工作人員正在安靜地工作。何律師引我參觀著各屋的設施,耐心解釋著。他說,給沙女士當了10年律師,我已成半個納米科學家啦。他領我到實驗室的核心——所謂的生命熔爐。四周是厚厚的磚墻,打開堅固的隔熱門,灼熱的氣浪撲面而來,裏面是一個約有100平方米的大熔池,暗紅色的金屬液在其中緩緩地湧動。看不到加熱裝置,大概藏在熔池下面吧。透過熔池上方因高熱而畸變的空氣,能看到對面墻上有一面金屬蝕刻像,表現的是一位相貌普通的中年女人,何律師說那就是沙午女士了。她默默俯視著下面灼熱的熔池,目光慈愛,又透著蒼涼,就像遠古的女媧看著她剛用泥土摶成的小人。

何律師告訴我,這是些低熔點金屬(錫、鉛、鈉、汞等)的混合熔液,其中散布著矽、鐵、鉻、錳、鉬等高熔點物質,這些高熔點物質尺寸為納米級,在熔液中保持著固體形態。我們的變形蟲——沙女士說的新型生命——正是以這些納米級固相原子團為骨架,俘獲一些液相金屬而組成的。熔池常年保持在490℃正負85℃的範圍,這是變形蟲最適宜的生存環境。“現在,看看它們的真容吧。”

他按一下按鈕,側面墻上映出圖像。圖像大概是用X光層析技術拍的,畫面一層層透過液體金屬,停在一個微小的異形體上。從色度看,它和周圍的液體金屬幾乎難以區分,但仔細看可以看出它四周有薄膜團住。它努力蠕動著,在黏稠的金屬液中緩緩地前進,形狀隨時變化,身後留下一道隱約可見的尾跡,不過尾跡很快就消失了。

“這就是沙女士創造的變形蟲,是一種納米機器,或納米生命。在這個尺度的自組織活動中,機器和生命這兩個概念可以合而為一了。”何律師說,“它的尺度有幾百納米,能自我復制,能通過體膜同外界進行新陳代謝。不過它吃食物只是為了提供建造身體的材料(尤其是固相元素),並不提供能量。它實際是以光為食物,體膜上有無數光電轉換器,以電能驅動它體內的金屬‘肌肉’進行運動。”

我緊緊盯著屏幕,喃喃地說:“不可思議,真正不可思議!”

“是啊,和地球上的生命完全不同。它的死亡和繁衍更離奇呢。一只變形蟲的壽命只有12~16天,在這段時期,它們蠕動、吞吃、長大,然後蜷成一團,使外殼硬化。在硬殼內的物質發生‘爆滅’,重新組合成若幹只小變形蟲。至於爆滅時生命信息如何向後代傳遞,沙女士去世前還未及弄清。”

“它們繁殖得很快嗎?”

“不快,金屬液中的變形蟲達到一定密度時,就會自動停止繁殖。我想其內在原因是合適的固相材料被耗盡了。看!快看!鏡頭正好捕捉到一只快要爆滅的變形蟲!”

屏幕上,一只變形蟲的外殼顯然固化了,在周圍緩緩湧動的金屬液中,它的形狀保持不變。片刻之後,殼體內爆發出一道電光,隨之殼內物質劇烈翻動,又很快平靜下來,分成四個小團。然後硬殼破裂,四只小變形蟲扭轉著身體,向四個方向緩緩遊走。

我看呆了,心中有黃鐘大呂在震響,那是深沉蒼勁的天籟,是宇宙的律動。我記得有不少科學家論述過生命的極限環境,但誰能想到,在500℃的金屬液中,會有一種金屬生命,一種不依賴水和空氣的生命?這種生命模板的合成是多麽艱難的事,那應該是上帝10億年的工作,沙姑姑怎麽能在幾十年的研究中就把它創造出來?我瞻望著她的雕像,心中充滿敬畏。何律師關上隔熱門,領我回辦公室。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