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炮塔也瘋狂

90架MS對付一艘戰艦,哪怕這些只是普通機師,而不是風宇這樣的“斬艦名人堂”首席,對這艘戰艦也是致命的。尤其“暴風號”剛才躍遷狀態退出,暫時還沒法開啟R粒子護罩,更是最脆弱的時期。

而且“暴風號”此刻面臨一種兩難的境地,如果要發動R粒子護罩的話,就無法對引擎預熱,就無法依靠曲率飛行脫離戰場。這樣下去,隨著太美WH聯合艦隊的上百艘戰艦就位,上千架MS出動,就算是風宇拿命去拼,也不可能殺出重圍。

這種鐵血艦隊不像基美克護衛隊的那些艦長們,可不會因為他拿出一兩把斬艦刀就認慫的。“風暴”的內置背包裏就算裝滿了斬艦刀,滿打滿算也就是5把。對於太美WH聯合艦隊的艦長們來說,也不過是30分之一的幾率成為被擊沉的對象,他們絕不會退縮。

所以說,盡快脫離戰場是毋庸置疑的首選項。但是這樣一來,“暴風號”不能發動R粒子護罩,就會處於一種無防護狀態。

每一次40mm粒子束步槍的攻擊都會在其裝甲板上留下一個被熔化的彈坑,而這種能量武器的射擊頻率是每秒一次。以90架MS的基數來算,連續攻擊10秒就意味著900次攻擊,其能量強度相當於直接被2發800mm粒子束主炮命中。

如果這些攻擊全部落在同一個區域,比如艦首,哪怕是一艘主力艦也得被擊沉。就算這些攻擊分散到了全艦,最多30秒,“暴風號”還是一樣會沉沒。

當然,帳不是這麽算的。30秒時間裏,風宇他們又可以擊沉不少MS,所經受的攻擊次數也許連一半次數都達不到,足夠幸運的話不一定會沉沒。但是在同樣的時間裏,MS們也可能因為有效地集中打擊“暴風號”的某一部位而提前將其擊沉。

客觀地說,UAC一方占據優勢地位,數量的優勢就是絕對的優勢。30秒對於“暴風號”來說是個生死關口,但是對MS中隊卻不是。只要UAC機師們能夠勇敢地面對死亡的恐懼,30秒不行就40秒,40秒不行就50秒。只要堅持下去,必然能夠擊沉“暴風號”。

太美WH聯合艦隊的機師們面對眼下的情形,並不需要多費腦子,他們需要的僅僅是軍人應有的鐵血風範和死戰到底的決心。相反的,風宇和洛雲曦卻需要多費心思,通過合理的戰術有效地降低對方的攻擊效率,以達到為“暴風號”爭取時間的目的。

從最初10秒鐘的表現來看,風宇他們是相當精彩的。

“暴風號”先期出動的“風暴”3號機、4號機和哈格的“狂戰士”成功地護住了戰艦的前方,迫使這支先發的MS中隊無法集中攻擊艦首,不得不像側舷和艦尾方向分散。這本身就成功地降低了對方的作戰效率,避免了“暴風號”的艦首被集火的命運。

但是這遠遠不夠,僅僅是避免了10秒鐘就被擊沉的悲劇,卻還不足以改變大局。想要確保“暴風號”順利脫離太美WH聯合艦隊的為主獨家,他們還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是從一開始,風宇和洛雲曦就沒把太美WH當做一個無法克服的難關。對於一年之約來說,對於“以新人類為名”行動來說,這只是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所邁出的第一步而已。如果連這一步都邁不過去,那以Awa-ker一己之力去阻止UAC的GMP項目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他們倆為何如此有信心?

自然是因為“暴風號”強大的不僅僅是風宇率領的機師隊伍,由洛雲曦領銜的戰艦駕駛人員同樣是一群非常優秀的覺醒者,只是他們平常不顯山不露水,被隱藏在了風宇和洛雲曦的光環之下。

自從半年前哈格發現“加速”能力能夠運用於戰艦駕駛之後,為了這次的一年之約,Awa-ker專門為“暴風號”配備了兩名擁有“加速”能力的駕駛員,一共能夠在危及時刻提供8次瞬間提速閃避的能力。

當然,“加速”只是在應對敵艦主炮攻擊或者有針對性的高斯炮單發射擊時比較好用,遇到大量機動戰士的圍攻時的作用就差多了,最多只能幫助“暴風號”避開艦首和艦尾的要害攻擊,起一點分散傷害的作用而已。

在眼下這種局面下,真正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首席火控手亞瑟,他的覺醒能力“綻放”就曾經在M320星域與基美克護衛隊的戰鬥中綻放異彩,僅僅憑借側舷炮塔的數輪射擊就幹掉了超過70架MG。

這是個非常瘋狂的成績,要知道絕大部分機師終其一生都拿不到這樣一個成績,而亞瑟作為戰艦火控手卻在一場戰鬥的幾輪炮擊之中完成了。如果以機師的擊墜數計算方式來衡量他的這一成績,由GMP人駕駛的MG系列可以視為準王牌機師駕駛原型機,每一架換算為10個擊墜數。

也就是說,亞瑟只用了幾輪炮擊,就拿到了700多個擊墜數,這已經是超級王牌的數據,這絕對是比風宇早些年還要瘋狂的戰績。就算把風宇軍旅生涯的歷次戰役的成績擺出來,也就只有擊沉“新亞洲號”的太亞WH戰役和實現大逆轉的E4戰役能夠蓋過亞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