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收錄的六篇科幻小說,均為英、美兩國科幻小說中的中篇傑作。這些作品情節曲折、想象瑰麗、蘊含哲理,充分展現了時間旅行、機器人、外星探險、未來世界、賽伯朋克和異類生物等六大科幻主題的非凡魅力;其譯本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六本不同的小說集、叢刊和雜志--這些出版物的興衰與成長,恰巧反映了我國科幻大環境在近三十年的變遷。

《美國制》在一個完美的愛情故事背後揭示了自然人與機器人的矛盾。自從機器人在科幻小說中誕生以來,人與機器人(包括克隆人)的矛盾就一直備受關注,產生了無數機器人小說,更產生了像阿西莫夫這樣的機器人小說大家。麥金托什沒有阿西莫夫那樣的創見,但卻用別開生面的敘述征服了人心,使得這個傳統故事在今天讀起來仍溫玉般可愛。這篇小說的中譯本發表於《世界文學》1981年第1期。上世紀80年代那次科幻潮最顯著的特色是,幾乎所有科普刊物都參與其中,辦起了自己的科幻欄目。文學類刊物雖然沒有設立固定的科幻欄目,卻也經常發表科幻小說。那期《世界文學》實際是科幻專輯,在發表《美國制》的同時,還發表了捷克作家恰佩克的長篇科幻劇本《萬能機器人》)可以想見,在80年代初期,科幻小說曾受到怎樣的關注。

《大機器要停止運轉了》既是一篇反烏托邦小說,也是一篇反科學小說。福斯特這位以一系列主流小說著稱的英國作家,在這篇科幻小說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人類不得不屈從於自己造物的灰暗未來。對科技與社會發展的深入洞察,對諸多現代事物的天才預見,以及冷靜中帶有嘲諷的語言,使它至今仍保持著未來題材科幻小說典範的地位。這篇小說的中譯本來自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的世界優秀科幻小說集《機器人AL-76走失》。其主編者是一位英國科幻學者,因而小說集有著鮮明的學院派傾向,所選作品可以用嚴肅的傳統科幻小說來概括。科學出版社也出科幻小說,這是上世紀80年代那次科幻熱潮的又一特色。

自H.G.威爾斯的經典名著《時間機器》之後,時間旅行主題得到了多角度的深入開掘,沙克納的《過去·現在·未來》是其中的超越性作品之一。通過一個希臘人的時間遠行,它不僅展現了建立在嚴肅的社會學基礎上的獨具創見的未來奇景,更引發了不同時代不同觀念的沖突。它的中譯本發表在海洋出版社1983年版的《科幻海洋》叢刊第六輯上。正是在1983年,伴著“科學的春天”而起的科幻潮達到了頂點;也正是在1983年,科幻突遭冰封,又一次陷入沉寂。《科幻海洋》作為當時科幻創作與翻譯的核心陣地之一,在繁華中誕生,卻只延續了六輯的生命。

《霜與火》屬於外星探險題材,有“科幻詩人”之稱的布雷德伯裏在這篇小說中設置了一個人生只有七天的極端環境,並用詩一般優美的語言描述了陷入這個絕境的宇宙探險者們的廝殺與掙紮。在那煉獄般的世界裏閃現出的人性之光有如新星般璀璨奪目,布雷德伯裏在這篇小說裏創造了奇跡。該作中譯本出自寶文堂書店1988年版的《西方優秀科幻小說選》,譯者為陳玨先生。該譯本是自1983年凍結科幻的堅冰開始消融的一個象征,也是那一時期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小說集之一。

文奇的《真名實姓》出版時,風靡世界的科幻電影《駭客帝國》的著名導演沃卓斯基兄弟還在讀中學,甚至科幻小說還沒有賽伯朋克這一科幻流派。但今天讀這篇小說,仿佛就是在看《駭客帝國》的小說版,令人頓生時光倒錯之感。這篇淩厲、宏大,令人緊張得透不過氣的驚險之作將虛擬現實的神奇與刺激展現得淋漓盡致,留給讀者的只有驚嘆。其中譯本連載於《科幻世界》2003的5-7月號。1981年開始的科幻之冬正是由於《科幻世界》的堅守,才沒有熄滅火種。到了2003年,科幻世界雜志社已經開始了在原有品牌基礎上的市場細化。

《沙王》屬於典型的異類生物主題,是科幻與奇幻兩棲作家喬治·馬丁的科幻代表作之一。它將科幻與恐怖完美結合,一舉奪得了當年的“雨果”和“星雲”兩大科幻獎;其譯本出自《科幻世界·譯文版》2005年第3期。這本專門發表科幻譯作的新刊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科幻與世界科幻有了更緊密的聯接。

這樣一本選集,既是給新時代的獻禮,也是對過去那時代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