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二)(第3/11頁)

當陣煥少尉帶著一隊黎族戰士招搖過市的時候,立即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荷蘭人的表情冷峻而復雜,土著人的反應則是好奇中帶著惶恐,還有不少小商販和街頭流鶯以為來了生意,紛紛湊上去跟士兵們推銷他們的貨物和身體,但卻都被拒絕了。所有人都只是在軍令號召之下,向市政廳前進。

在今年才剛剛竣工不久的高雄市政廳,是一座西式風格的二層小洋樓,本身雖然是木制結構,卻建在半人高的石基上,外面塗著白色的石灰,在陽光下顯得既氣派又漂亮。

市政廳的門前,是碎石鋪砌的高雄市政廣場,也是未來的城市核心,所以沿著廣場周圍的地面上,到處都用竹竿和白石灰線劃分了地塊,正在陸續修建各種公用和商業建築。有的地塊上已經矗立起了新開張的商鋪,有的地塊卻還在緊鑼密鼓地開工建造之中。石子、水泥、黃沙和石灰堆得到處都是。從海南島總部調來的專業建築工人和勞動隊穿梭來往,蒸汽打樁機和勞動號子此起彼伏的呼應著,看上去十分的忙碌。

此時的廣場中央已經安放了許多藤制的桌椅,旁邊則是臨時搭建的廚房棚子,在空地上直接砌了爐灶,又湊出了成筐的鍋碗瓢盆和各種蔬菜、魚肉,遠遠望去只見火光熊熊,熱氣騰騰。烹制菜肴的香味,整個廣場上都能聞得到。當黎族戰士抵達的時候,廚子們已經在川流不息地端上一盤盤豐盛的菜肴了。

這頓宴席的主菜,是用各種方式烹飪的鹿肉――這是眼下台灣除了鹿皮之外的第二大出口物資。鹿肉幾乎全是瘦肉,脂肪不多,口味比較清淡,正適合這裏較為炎熱的氣候。然後是種類相當豐富的海魚、蝦蟹、貝類、熱帶水果和蔬菜。飲料除了米酒和格瓦斯之外,還有冰鎮過的檸檬水提供。

過去幾天的航渡旅程之中,山地步兵營的官兵們在船上一直啃“航海幹糧”,已經啃得倒足了胃口。眼見著一桌桌好吃好喝的,聞著誘人的酒香和菜香,個個都已是眼神發綠,口水直流,只是恪於軍紀,暫時還不敢亂動。待到負責迎接他們的一位軍官笑容可掬地宣布,廣場上擺的這些酒菜,都是歡迎他們的接風宴之時。諸位淳樸的黎族勇士都是歡聲雷動,也顧不上繼續客套兩句,就一個個沖過去,落座大吃起來。

……

正當陣煥少尉帶著他的部下在廣場上露天就餐,大快朵頤之時,一墻之隔的市政廳內,高雄市長魏八尺也在飄揚著啟明星旗的頂樓露台上,俯瞰著“中央”新派來的這隊援兵,打量著這些黎族勇士的模樣。

“……才兩個連啊!雖然看著貌似挺能打的,但似乎還是太少了一點兒……”

嘆了口氣,他有些不太滿足地咂咂嘴,又擡頭將視線投向遠處——從市政廳的樓頂這裏望出去,差不多就可以看到高雄市治下這片“領土”的全貌:雖然市政廳搞得十分之氣派,廣場、道路、碼頭和商業街也是有模有樣。但說到“真正像個城市”的地方,整個高雄總共也就只有這麽一小塊了。

至於高雄市眼下的其余街區,根本就是一個碩大的棚戶區,只不過是建築得比較規整而已。觸目所見,都是成排成排毫無修飾的塗著煤焦油的高腳木屋。大多數是單層的,但也散布著一些零星的二層木屋——台灣島上歷來多台風、地震、多泥石流,對於早期的墾荒者來說,這種木屋比較適應環境。

而從棚戶區再往外圍過去,就是一道由土壘、竹柵和壕溝組成的防禦工事,沿線是木頭修建的茅草頂崗樓,以此劃出市區和郊區的分界線。郊外廣袤的平原上,已經開辟出了一些農田和種植園。以及幾條尚未完工,略顯淩亂的公路、壕溝和渠道。沿著道路延伸出稍遠的地方,可以看到零星十幾個居民點,構成了拱衛高雄港的衛星村鎮——其中既有臨高元老院在這兩年遷徙移民建立的“標準村”,也有早幾年穿越者張偉與何斌等人招募流民、墾殖台灣的遺產,林林總總加起來,大約共有兩萬人口。

從這些居民點再往外面看過去,就是大片的莽莽荒原和茂密叢林了,連植被都基本還是原生態的。廣袤的海灘上長滿了紅樹林,起伏的平原上到處是茂密的榕樹、蘇鐵、竹子……整個視野之內,已經開墾出來的耕地實在少得可憐,所有人類活動的痕跡,都只能說是對自然植被的點綴。

單從旅遊的角度來看,這絕對是一片後世小資們熱愛的熱帶海濱原生態美景。但是對於魏八尺市長來說,卻更願意看到林立的煙囪和金燦燦的稻浪,眼前的美景只會讓他深感憂心忡忡,壓力巨大——看著這一副被大自然包圍的蠻荒殖民港口景色,要把這個所謂的高雄市建設成台灣島的首府,連接東北亞與東南亞的區域交通樞紐,海軍的要塞化基地,開拓台灣的出發陣地,不知道還得花費上多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