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海上蛟龍(第2/3頁)

這片大陸資源豐富,與土著擁有的財富相比,他們的武力則是如此的薄弱,武器又是如此的落後。於是,歐洲的冒險者紛紛開始出海遠洋,到這片大陸上掠奪財富和土地,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時代拉開了序幕。

但是與氣候溫和、風浪較小的地中海相比,廣闊的大西洋實在是過於兇險,海上航程也歷時悠長。只有那些載重量巨大,全副武裝的大海船才有可能橫渡大西洋,到達那片遍地黃金的新大陸。

在這種情況下,率先通過哥倫布得到新航線的西班牙,放棄了在地中海被廣泛使用的漢撒柯克船和拉丁帆船,開始建造大型卡拉克帆船。卡拉克帆船有著高大的艏艉樓,擁有眾多船艙,裝載量極大,盡管在風浪中容易搖晃,但是依然不失為一種優秀的遠洋船型。

然而,在卡拉克帆船輝煌了將近一個世紀之後,它終於在一場大海戰中迎來了巨大打擊。載重量巨大,能夠攜帶大量水手的卡拉克大帆船,被另外一種更加迎合現代海戰的船型所取代。這場西班牙與英格蘭的國運之戰,以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全軍覆沒而告終。

卡拉克帆船也被降低了艏艉樓、轉向靈活,攜帶眾多火炮的改進型蓋倫帆船所取代。在這場大海戰之後,世界各國的航海家終於意識到現代海戰,將從傳統的接舷戰向著炮戰進化。快速靈活的船型將成為海戰的主力船型,笨重的戰艦則會變成對手的活靶子。

從此以後,歐洲各大列強開始埋頭研發新型戰艦。大家都明白,哪一個國家能夠在海洋上取勝,那麽它就能在掠奪新大陸的航線上獲得優勢,得到更多財富用於增強國力,繼而領先於其他國家。

在這些國家當中,第一個嘗到新船型甜頭的是擊敗無敵艦隊的英格蘭。在改進型蓋倫船獲得成功以後,英格蘭立刻在這種船型的基礎上,開發出了更大更強的遠洋戰列艦,地獄神號就是他們第一批戰列艦當中的一艘。

繼地獄神號之後,英格蘭又相繼建造了一批戰列艦,其中英格蘭第一私掠艦隊的“海上主權”號戰列艦,第二私掠艦隊的“勝利號”戰列艦,都是這批戰列艦當中的佼佼者。

另外一個海權強國法蘭西,同樣也有著自己的戰列艦。排水量達到1200噸的“敬畏”號,擁有60門火炮的“瓦爾密”號。而已經日薄西山的西班牙,同樣也吸取了無敵艦隊覆滅的教訓,建造了“特立尼達”號、“聖安娜”號等等戰列艦。

有意思的是地中海東部的奧斯曼帝國,他們並沒有建造蓋倫船型的遠洋戰列艦,而是在舊式拉丁槳帆船的基礎上,改造出了多桅阿拉伯槳帆船。這種槳帆雙用船,吃水淺,船身寬大,多用三角帆。在短距離上爆發速度很快,裝備大口徑短炮管的曲射炮,船上武裝水手眾多。

遠距離上,他們使用曲射炮打擊敵人,在中近距離,他們就會利用三角帆船的靈活性和爆發速度,來貼近敵船,以接舷戰來決定海戰勝負。在波濤洶湧的北海和大西洋,這種船型不適合遠航,很容易被海浪打翻。但是在風浪較小,沿岸海港眾多的地中海,這種船型卻發揮出了離奇的戰鬥力,完全不遜色於戰列艦。

除了這兩種新式戰艦之外,威尼斯的造船師弗朗賽斯柯·勃萊生建造了一種加萊賽戰艦。加萊賽是發展到最極致的排槳戰船,多名槳手劃一槳,船只極重,不過,平時的主要動力依然是風帆,高舷、深吃水。

艏艉樓各自有一個巨大的圓柱狀雙層加農炮塔,一般裝備20門重炮和30余門輕炮。為了保護眾多槳手,船舷上方披掛鐵甲,形成一列三角錐體,宛如現代坦克的反應裝甲,因此也被人們稱為威尼斯鐵甲炮艦。

威尼斯鐵甲炮艦航速很慢,主要動力依然是風帆,排槳僅僅在戰鬥中,需爆發速度時才使用。一般裝載武裝水手400余人,主要的戰鬥位置是在艏艉炮塔,以及槳手所在的走道。

總體來說,戰列艦是綜合性能最強的遠洋型戰艦,而多桅阿拉伯槳帆船和威尼斯炮艦,只適合在地中海作戰,同樣也是戰鬥力很強的戰艦。此外,丹麥、德意志各大邦國和瑞典也發展出了一些北海三角帆船,荷蘭和葡萄牙這種更注重商業的新興海權國,則更加看重軍商兩用的佛蘭德斯帆船。

當然,在遙遠的東方國家,還有被稱為寶船的硬帆樓船,東瀛的鐵甲安宅船等等船型。不過,這些船型雖然適合遠洋,但是在火炮上卻落後於西方戰艦,可以說並不適合進行現代炮戰。

“沒想到,海洋上還有這麽多奇妙的帆船,真希望以後能有機會見見這些海上蛟龍!”聽著鐵禮列的敘述,徐默心有感觸地驚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