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羅馬戰陣

“呼哈!”角鬥士起義軍怒吼著舉著短劍撲向排列整齊的羅馬方陣。

在徐默他們居高臨下的眺望中,整個戰場被分割成了兩個部分,徐默這一方的起義軍如同海浪一般向羅馬人撲去。羅馬軍隊停下了腳步,整個方陣開始向兩翼擴散,三百人方形陣逐漸拉成了三大橫列。

第一個橫列有兩排,第一排是大型立盾陣,大約有100余人。這些羅馬士兵將立盾用力地插在草地上,立盾下方的三角尖錐立刻深深地插進了泥土中,士兵們將立盾稍微傾斜過來一點,用肩膀頂住。角鬥士起義軍的面前頓時馬上出現了一道由塔盾組成的鋼墻。

第一橫列的第二排士兵大約是80人,這些人手持兩根輕型標槍,這些標槍長達九英尺,前段四點五英尺是金屬長杆,附有一個鐵槍頭,金屬杆後面套著木制杆尾,上面饒有一根繩索。

這樣的話,標槍前重後輕,在被士兵擲出之後,拉動繩索,標槍會在空中旋轉前進,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然後以30—45度角擊中敵人。這些螺旋旋轉的標槍會如同鉆頭一般,擊碎敵人的盾牌,刺破敵人的盔甲,深深地紮進人體,給敵人造成嚴重的貫穿傷。

第二橫列約有百人,分成三排,這些士兵手提羅馬雙刃戰劍和卵形盾牌,是肉搏兵。在他們的後方是第三橫列,大約三十余人的後備隊,五個騎馬的羅馬軍官則和後備兵待在一起。

巴達克斯的雇傭兵軍團則處在戰場的右側,跟徐默等人的位置剛好形成一個對角。巴達克斯並沒有第一時間將這些人投入戰鬥,這些人每一個人的死亡都是需要巴達克斯自己為他們買單,巴達克斯帶他們來,主要還是為了戰鬥結束時,抓捕逃跑的奴隸。

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隨著角鬥士沖近了羅馬人排出的盾墻,後方的羅馬軍官開始下達攻擊命令。第一橫列的標槍兵馬上開始助跑,踮起腳將標槍高高地拋出,拋出標槍後,便猛地一拉標槍後方的繩索。

“噗!”一個正呐喊著奔跑地角鬥士,突然發現眼前出現了一個黑點,一支標槍直接命中了他的面門,旋轉著的標槍從他的嘴巴穿入,後腦透出,大半的金屬長杆都滑出了他的後頸,然後插在他身後的草地上,直接將他像叉燒一樣釘在了地上。

“啊!”不遠處的一個角鬥士比他的這位同伴更加倒黴,一根標槍貫穿了他的大腿。雖然這種傷勢不會馬上致命,但是從這個倒黴蛋大腿上紛湧而出的鮮血看來,他應該被鋒利的槍頭捅斷了腿上的大動脈,在正在戰鬥的戰場上,這種傷勢就意味著死亡。

幸好,角鬥士起義軍並非正規軍隊,他們雖然沒有戰鬥的陣型,但是零零散散地沖鋒隊伍也讓羅馬人投擲的標槍威力大減,只有二十余個角鬥士在這輪投擲的標槍中陣亡。

實際上,盧修斯雖然因為尼奧斯的原因,受到了巴達克斯的威脅,不得不派出羅馬軍隊幫助巴達克斯抓捕叛亂的角鬥士,但是盧修斯卻利用巴達克斯不懂軍事,在派出的羅馬軍隊上留下了致命的破綻。

在斯巴達歷197年,羅馬執政官瑪裏烏斯(馬略)針對當時的羅馬軍隊兵源匱乏等弊端,實行軍事改革:取消兵役財產資格的規定,軍隊的給養、武器裝備由國家供給,加強軍隊訓練。這一系列的改革讓羅馬軍隊逐漸由實行義務兵役的國民軍變成了職業軍隊。

不過,雖然取消了兵役財產資格的規定,實現了軍隊裝備的標準化,但是羅馬軍團的大隊編成卻並沒有改變,一個羅馬軍隊一般由三部分的士兵組成,青年兵、壯年兵和後備兵。

青年兵比較年輕,缺乏訓練和戰鬥經驗,年紀在24歲以下,一般情況下,占軍團總數的30%,壯年兵一般年紀在25—35之間,是羅馬軍團的核心主力,一般占到軍團總數的50%,還有15%的後備兵和5%的騎兵以及其他兵種。

實際上,羅馬軍隊最為精銳的不是壯年兵,而是只占15%數量的後備兵,這些後備兵全部由年紀在35歲以上,45歲以下的老兵組成。這些老兵軍旅經驗極度豐富,戰鬥意志頑強,一般以傳統希臘重步兵的姿態上陣,裝備板甲、長矛和方盾。

後備兵為軍團的後備隊,一般在戰鬥不需要他們時,單膝跪著休息。只有在戰局僵持不下與軍團撤退時才用得上這些老兵,所以古羅馬諺語:“投入後備兵!”即意味著到了緊急關頭。

龐貝城在和平時期是不能維持大量軍隊的,即便是盧修斯這個龐貝城總督,在沒有得到元老院的允許之前,他也不能組建除常備軍以外的羅馬軍團,否則就屬於叛亂。雖然龐貝城只有2000常備軍,但是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後備兵,其中只有幾個百人隊是輪換訓練的青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