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超大規模援助計劃,還有壞的掉渣的莉莉娜

“我們需要生態星球,大量生態星球,足夠把整個第五艦隊從飛船裏撤出來。”

在凱魯達克的議會大樓中,一名第四艦隊高級官員坦率地說道,而在他身旁的一眾同僚臉上多少有些神色微妙,是介於難堪和憂慮之間的神色。議會則靜靜地看著我們,看不出她心裏在想些什麽:作為於納德全族的集體意識,議會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基本上是不會有任何個體性感情流露的。

“唔,這不是問題,”我很痛快地說道,“不過需要一段時間來定制。我們要先確定星球住民的生態樣本,確保他們能在殖民星上安全生存。不過……我估計第五艦隊時間緊迫。”

“正是這樣,”議會點頭道,“我從可可基納那裏知道了他們的現狀,他們缺乏穩定的生態循環系統,飛船上的物資產出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十幾天後就會不可避免地進入枯竭紅線。所以他們需要盡快從那些搖搖欲墜的飛船裏撤出來。我們手頭現在只有三顆即將交付使用的殖民星,這三顆星球原本是給第四艦隊六縱隊的移民準備的,不過六縱隊的飛船生態系統還能用,他們倒是可以再等一等,讓第五艦隊的朋友們先登陸。但三顆殖民星解決不了全部問題,而且即便是那三顆殖民星,也因為剛剛完成改造,可生存區只有規劃區的四分之一不到……”

“嗯,我知道你們的困境了,”我擺擺手打斷對方,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自己即便聽再多也沒什麽用,“確實,第四艦隊自己的生存空間還是個問題呐,不過生態殖民星這種東西……”

我思索起來,其實給第四艦隊一批殖民星一點問題都沒有,那東西對帝國而言也就是幾個半徑數千公裏,表面覆蓋著一層碳水化合物的大石頭球而已(批量制造的殖民星基本上都是這規格),我們連整個世界都送給第四艦隊了,更何況再贈幾個星球是吧?但問題的難點在,殖民星有特殊之處:它需要調教……調校,而這需要時間。

但第五艦隊已經撐不了多久了。

或許應該順便在這裏解釋一下帝國制造人工星球時候的方式和一些規矩。

殖民星是用來住人的,這不是廢話,而是個涵蓋面很廣的技術工程。生命,除了希靈使徒和神族那樣出圈的bug生命,絕大多數生命都是脆弱的,他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而復雜,溫度,濕度,重力環境,微生物環境,能量環境,光照,化學環境,甚至對某些特殊物種而言還有礦物輻射環境……無數個嚴苛設置之後的條件成系統組合起來,才能保證一個物種在這個殖民星上安全生存下去。一個殖民星在交付使用的時候配套的說明書往往光數據和文本就能達到數TB,可見這是多復雜的東西。和殖民星比起來,制造一個無生命的星系甚至都要容易一點:畢竟你需要考慮的數據不會像生態環境一樣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變量。

在新帝國的軍事系統基本恢復,對附庸世界的統治模式也穩定下來之後,我們就開始有規劃地制造各種人工天體了。新帝國制造殖民星之類的東西是有專門“工廠”的,這些工廠就位於毗鄰首府世界的幾個荒涼宇宙中。這種荒涼宇宙在帝國的“世界庫”中占十分之一左右,它們未曾演化出生命,因此適合進行各種大工程,珊多拉下令把其中幾個穩定性高的宇宙拖到了首府世界周圍,一來充當首府世界真實坐標的掩護,二來則當做大型車間。這些大型“車間”裏充滿了晝夜不停工的巨型星港和太空結構體,空曠的空間中到處是不眠不休的增殖型建造者和物質-信息-能量轉換發生器,而它們平常最重要的生產任務就是制造各種民用(殖民星)或軍用(山寨版的星球戰艦)的人工星球。

帝國批量制造的殖民星被戲稱作“標準星”,就好像毛坯一樣。“標準星”,或者學名“標準型人造生態星球基礎坯”的人工天體上是沒有任何生命的,也沒有生態環境,它們被按照統一規格塑造成合適的尺寸,生來具備精確的密度,因而也有精準的重力環境。標準星上的所有物質資源都按照藍圖分布,以保證用戶可以照著圖紙開采資源,從而在星球建設的初期更加順利。根據型號不同,標準星上會有形狀和分布隨機,但總容積精確一致的海洋凹槽,可以在交付使用的時候按用戶要求向裏面填充水或者其他生態作用物,但在標準星的倉儲階段,它們裏面都是空空如也的。標準星也有基礎大氣,但這種基礎大氣不會用來維持生命,它們僅僅被用作產品檢測:檢驗大氣模型,全球風洞效應之類。一旦標準星要交付使用,基礎大氣就會被抽走,按照用戶需求更換新的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