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侯爺打臉寶典(十六)(第4/9頁)

君恪將於氏所言全數記在心上,深覺眼下情形實在是棘手非常。

於氏將常嫣嫣看得很重,萬萬不會令她吃苦頭。

倘使他隨便挑個紈絝子弟敷衍了事,只怕不會過了於氏這一關。

他心亂如麻,嘴上卻應得極其真摯:“兒子自然省得,務必先由母妃定下,再上報容太後。”

於氏這才破涕為笑,目光落在君錦玉面容上時,眉間笑意又漸漸隱去一半,冷冷道:“錦玉你今日鑄下大錯,可知錯?”

老太妃喘著粗氣接口道:“混賬東西,在外頭陷害自家姐妹,害得我們錦親王府丟盡了顏面!你聽聽外頭的人是怎麽嘲笑你的……枉我這把老骨頭還為你多番考量!”

君錦玉掙開君恪懷抱,膝行至老太妃足邊,扯住她深色裙擺,對著老太妃不住磕頭:“錦玉沒有欺負嫣姐姐!錦玉沒有欺負嫣姐姐!嫣姐姐自幼長在他鄉,分明不會古琴詩畫,錦玉只是情急之下才張口問了她幾句,萬不是祖母和母妃想得那樣包藏禍心……”

謝嫣俯視涕淚交加的君錦玉,往於氏身邊靠了靠,委委屈屈道:“我會什麽還須同你稟報?當時你說得那番話我還記得清清楚楚,要不要我說給太妃聽一聽,品一品你究竟是心急,還是裝傻……你憑著心中那點懷疑就能當眾羞辱我、百般宣揚我的出身,可我從未做過對不起你的事,也不曾唆使母妃將你逐出王府,你怎的就如此惡毒?”

君錦玉啞口無言,只不停重復著一句話:“錦玉沒有……錦玉沒有……”

君恪忍無可忍,正欲扶下她說些什麽,謝嫣卻忽然膝蓋一彎,對著於氏潸然淚下:“母妃還是放我回定州罷,我還有些私房錢,能帶著刀疤他們幾個走南闖北賺些銀子為生,京城不是我該來的地方,有我在這裏,府裏就沒個安生的時候……”

不提這些還好,聽她復而提起從前那些苦日子,於氏愧疚難當,抱住她含淚道:“這裏才是嫣嫣的家,你若離開此處,叫母妃今後怎麽活下去?”

說罷擦幹眼淚,轉而朝著老太妃福下身子:“母妃,錦玉釀下大錯,京中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不妨將她遷去京郊別苑住上一陣子,待京中流言散得差不多,再將她接回來議親。”

君錦玉渾身猶墜冰窟,眼中鋪天蓋地彌漫著驚惶之色。

她心中通透,深知自己一旦離開京城遷去京郊。沒有個三年五載,以老太妃不容出錯的習慣,絕不會允她回京。

她抱住於氏雙腿失聲大哭:“錦玉知錯了!母妃不要趕錦玉走!錦玉願意給嫣姐姐賠罪,求母妃不要趕錦玉!”

見於氏狠心別過頭去,不再看她。君錦玉又淒淒慘慘行至老太妃身旁:“祖母,錦玉求您了,別趕我走!”

老太妃眼中漫著濃烈責備,淡淡凝視她嘆了口氣:“你也太叫我失望了些,京郊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你去那裏散散心,消了滿腹心思,也是好的。”

君錦玉癱坐於地,目光空洞無物,她扭頭看向君恪,烏黑瞳仁中映出他隱忍自持的面容。

她發絲淩亂,白凈細膩臉頰上淚痕未幹。眼中蓄滿失魂落魄的情緒,同他當日忍痛將身世告知於她時,自她眉眼間流瀉出來的神色一模一樣。

他能護著錦玉不被外人捉弄,眼下只能眼睜睜任由至親之人傷她辱她,卻始終不發一言。

錦玉是他十七年來放在心尖尖上悉心疼寵的姑娘,君恪怎能忍心看著她獨自黯然神傷。

君恪將她攔在身後,驚痛跪下替她求情:“沒照看好錦玉,令她闖了禍是孫兒的過錯,京郊遠離京城,宅子裏的奴仆也大多行事刁鉆,要是將錦玉送過去,指不定會吃多少皮肉之苦。請祖母與母妃看在多年的情分上,放錦玉一馬。這個時候將錦玉送出去,只會令流言比以往更難聽,將她拘在府裏禁足,總也好過逐她出府。”

老太妃有些猶疑,君恪所言說到了她心坎上。

要是放任君錦玉不管,難免會在小輩跟前落得一個治家不言的難看處境。可一怒之下逐她出府,京中百姓也會說道他們錦親王不能容人雲雲。

幾番掂量下來,竟然還是君恪的想法更為上乘,老太妃拍拍於氏手背,又警告似的盯著謝嫣,語氣卻十分客氣:“恪兒之言有理,錦親王府若要名聲顏面兩全,也唯有他這個法子奏效,我們就依著他的辦法處理可好?”

將聲名看待得比是非還要來得重要,謝嫣是徹底服了這個老太妃。也不怪乎原世界裏,常嫣嫣就一直不招人待見。

有一個拎不清的祖母做主,宿體就算打定主意為自己伸張正義,看在老太妃眼中,就顯得她極其胡攪蠻纏,遠遠不如君錦玉來得端莊從容。

謝嫣拭去淚眼不言不語,於氏還欲說道幾句,老太妃卻喚過肖媽媽先行繞去後間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