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9洛克[1]和德摩斯梯尼[2](第6/13頁)

開始時,他們沒有使用固定的假名,假名用過幾次後就拋棄,從不用彼得準備以後打出名氣、擴大影響的姓名。當然,他們沒有獲得邀請加入國際國內著名的政治論壇,在那裏他們只能用聽眾模式,只有等得到邀請或被推選後才能發言。但他們仍舊登錄上去,仔細觀察,讀名家撰寫的言論,觀看電腦屏幕上的辯論。

接著,他們開始在一些次一級的論壇貼出自己的見解。這些論壇是供普通人就當前重大問題發表看法的。彼得堅持他們應該有意發表富於煽動性的言論。“除非得到別人回應,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我們的寫作風格行不行得通,而如果我們的言論不溫不火,沒有人會回應我們。”

他們的言論確實沒有“不溫不火”,人們開始回應他們的帖子了。貼在網上的公開回應只略帶譏諷,發到華倫蒂和彼得私人E-mail裏的則極盡挖苦之能事。不過兩人的確因此學會了怎樣使自己的文筆擺脫幼稚和不成熟的口吻。他們越寫越好。

當彼得覺得他們已經能毫無破綻地用成年人的口吻說話後,他注銷了那個舊的身份。兩人開始準備引起別人的重視。

“我們倆要分頭行動,用不同的身份,在不同時間就不同問題發表意見。彼此絕不能提及對方。你主要在西岸網絡活動,我主要在南部,內容也分別與這兩個地區相關。好好準備吧。”

他們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分。見他倆一天到晚總在一起,胳膊底下夾著電腦,媽媽爸爸有時候挺擔心的。不過他們沒什麽可抱怨的。兩人的成績非常出色,而且華倫蒂從正面影響了彼得,改變了他的處事態度。天氣晴朗時,彼得和華倫蒂會一起跑到樹林裏去。如果下雨了,他們就會待在小餐館或室內公園,一起撰寫他們的政治評論。彼得很小心地設計了兩個身份,每個身份發表他的部分觀點。他們甚至還有幾個備用身份,不時用來加入第三方意見。“讓他們兩個都擁有各自的追隨者。”彼得說。

有一次,文章改了又改,彼得還是不滿意,華倫蒂煩了,朝他嚷道:“那你一個人寫吧!”

“我寫不了,”他回答說,“他們的風格和言論不能相同,絕對不能。你忘了,有一天我們會大名鼎鼎,別人會分析我們。我們必須每次都用不同的身份出現。”

她只好繼續寫下去。她在網上的名字叫做德摩斯梯尼——彼得挑選的名字。他自己叫洛克。明顯是假名,但這是計劃的一部分。“如果走運的話,他們會開始猜測我們是誰。”

“如果我們的知名度足夠高,政府總能插手查出我們的真實身份。”

“到那時,我們的掩體已經掘得很深了,他們造不成多大損失。發現德摩斯梯尼和洛克是兩個小孩子,大家也許會大吃一驚,但他們已經習慣於聽從我們的言論了。”

他們準備了一系列文章,打算以假名在網上發起一場辯論。開始第一篇由華倫蒂執筆,而彼得則隨便用個假名來反駁她。他的回復要充滿才智,把辯論搞得有聲有色。這是雙方交鋒的第一個回合,文章中包含大量巧妙的謾罵和華麗的詞藻。華倫蒂對修辭韻腳這一套很在行,她的文章會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此後再進入網上的第二輪辯論,要安排好文章的發表時間,讓別人看來仿佛這些文章是看了前文之後現創作出來的。事情進行得很順利,有時有的網友也會發表意見,彼得和華倫蒂一般不理會,或者只對事先寫好的文章稍稍作點改動。

彼得仔細地記下文章中哪些文句給別人留下的印象最深,然後他們一次又一次在別的地方搜索,看這些話有否被別人引用。不是所有句子都引起了別人注意,但它們中的大部分被別人不斷引用,有的甚至出現在一些權威性的網站的主要討論組中。“別人在讀我們的東西,”彼得說,“我們的觀點正在傳開。”

“只是零零碎碎一些句子罷了。”

“這正是衡量的標志。你瞧,我們擁有了一些影響力。雖然沒有人在引用我們的話時提到我們的名字,但他們正在爭論我們提出的觀點。我們就好像在幫他們設定議程一樣。咱們上道了。”

“我們是不是應該申請加入主討論組?”

“不,等他們來請。”

僅僅過了七個月,西岸網絡公司就給德摩斯梯尼發來信息,邀請他在一個相當熱門的新聞網站上撰寫每周一次的專欄。

“每周一次的專欄我做不來,”華倫蒂說,“我連每月一次的月經都沒來過。”

“這兩樁事沒關聯。”彼得說。

“對我來說是有關系的。我還是個孩子。”

“告訴他們說你幹,你說因為你不想透露自己的身份,現在是網絡時代了,你讓他們付給你具有時代氣息的報酬——以他們公司的賬號登錄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