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2/2頁)

不過,月球植物也有其獨有的特征,那就是它們天才的空氣收集機制。那是一個精巧的封蓋和閥門系統,頗有些像某些海洋生物的吸水器官。這類器官可以將水分納入身體,其功能就好像一台壓縮機。植物是耐心的,它們可以在巨大的巖石裂縫中等待多年。偶爾,月球內部會向外噴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的輕雲淡霧。這時候閥門就會瘋狂地展開工作,透過氣孔吮吸著每一個飄過身邊的水分子,接著,一眨眼的工夫,這一縷水汽就會消散在稀薄得近乎真空的月球大氣之中。

就是這樣一方奇異的世界,如今已成了數以千計人的家園。這些人喜愛它的一切嚴酷條件,不願回到地球。這裏的生活簡單,於是也就沒有太多的事業前景和進取的動力。月球殖民地同地球之間有經濟紐帶,因而它們的關系緊密。然而事實上,它與大聯邦的各行星有更多的相似之處。在火星、金星、水星上,人類正在開疆拓土,同大自然作戰,這種經歷同月球已經贏得勝利的戰役非常相像。火星已經完全被征服了,它是地球以外唯一一個不需要人工輔助就可以任憑人類開放式行走的行星世界;金星之戰也勝利在望,戰利品則是地表面積三倍於地球的疆土;在別處,只剩下了幾處前哨:赤日炎炎的水星和苦寒的外層空間是未來的挑戰對象。

地球也在作此考慮。不過大聯邦等得不耐煩了,再加上這位菲利普斯教授——他在動機絕對單純的情況下,將這種不耐煩推向了極點。一篇科學論文使歷史改轍,這不是第一次了,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薩德勒沒有見過造成亂局的那幾頁數學論文,不過他知道它所得出的結論。在六個月的培訓期間,有人教了他很多東西。有些是在空蕩的小教室裏同其他六個男人一起學的。從來也沒人告訴過他這幾個男的姓甚名誰。不過相當大一部分知識,他是在睡夢中或是恍惚催眠狀態下得到的。也許有一天,這些信息還會以同樣的技術從他大腦裏刪除。

就這樣,薩德勒了解到,月球的表面包括兩種截然不同的地貌——陰暗區域即是所謂的“海”;明亮區域通常是地勢較高的地方,也是多山的地帶。在明亮地區分布著無數的月球火山坑,顯然是從上古至今遭遇無數次爆發的結果。相比之下,月海則都是些平坦和相對光滑的地區。“海”裏偶爾也有火山口、月坑和裂縫,不過它們同山地相比,在形貌上要規整得多。

月海的形成,似乎比山地晚,也比天火熊熊中形成的早期火山鏈年輕得多。然而,在古早得多的地貌凝結成形以後,月殼再次在一些地方熔化,然後形成了陰暗光滑的平原地帶,也就是所謂的月海。海內容納著早期火山口的遺跡,還有像熔蠟一般坍塌下來的山陵,而“海岸”上則點綴著蝕毀過半的峭壁,以及一些幾乎湮滅的環狀平原。

科學家們長期為之努力的問題,如今由菲利普斯教授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麽月球內部的熱量僅僅從月海內特定的一些地區爆發出來,卻沒有去打擾那些古老的高地呢?

一顆星球的內熱是由輻射產生的。所以,在菲利普斯教授看來,在巨大的月海下面一定蘊藏著豐富的鈾礦以及與它相關的成礦元素和伴生元素。月球內部的熔融狀物質,潮汐般湧起又平息,平息又湧起,造成了這些元素在某些局部的集中。經過數千年,這些元素的素輻射作用又熔化了高高在上的月海表面。

以往的兩個世紀,人類帶著所有想象得到的測量儀器和工具,踏遍了月球表面。他們利用人造月震確定了它的內部震動,還探測了月球的磁場和電場。多虧了這些觀測,菲利普斯教授才得以為自己的理論找到了堅實的數理基礎。

鈾礦的礦脈位於月海以下很深處。鈾礦本身再也不像二十、二十一世紀那樣,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因為裂變反應堆早已被氫反應堆所取代。但有鈾礦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其他重金屬。

菲利普斯教授本人相當肯定地認為,他的理論沒有實用上的意義。他所指出的所有這些大規模的礦藏,都潛藏得太深了,任何形式的采掘都是無稽之談。它們至少位於月面100公裏以下,在那個深度,巖層壓力之大,會使最堅忍的金屬變成流動的液態,所以鉆杆或鉆孔連一瞬間的工夫也無法維持。

這似乎是個巨大的遺憾。菲利普斯教授下了結論,人類迫切需要這些撩人的寶藏,卻必將永遠無法染指。

薩德勒心想,身為科學家,實在應該懂得比這更多些。有朝一日,菲利普斯教授會大吃一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