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5/6頁)

“你可以連接‘腦伴TM’電腦系統了,”信息是這麽說的,“是否要現在激活?”屏幕上有兩個按鈕,一個是“是”,一個是“否”。我點了“是”。

忽然之間,不知何處響起了一個渾厚、飽滿而讓人寬心的聲音。我嚇得險些從這身綠皮裏躥出去。

“哈啰!”那聲音說,“你正在通過擁有專利的‘自適應輔助交互接口’接入‘腦伴’體內電腦!不要驚慌!感謝‘腦伴’集成系統的功能,你此刻聽見的聲音直接經由聽覺中樞生成。”

好極了,我心想。腦袋裏又多了一個聲音。

“聽完這段簡要介紹,你隨時可以關閉聲音。現在開始,請你先通過回答‘是’或‘不’來決定幾個選項,幫助電腦學習識別這兩種答案。如果準備好了,請說‘是’。現在請說。”

聲音停下了。我有些猶豫,不知如何是好。

“現在請說‘是’。”那聲音重復道。

“是!”我答得有點神經質。

“謝謝你說‘是’。現在請說‘不’。”

“不。”我說。有那麽一瞬間,我唯恐“腦伴”以為我拒絕了他的請求,忽然大發神經,用電流煎了我的大腦。

“謝謝你說‘不’。”那聲音答道。原來是個拘泥於字面意思的家夥哪。“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你將了解到你不需要口述命令就可以讓‘腦伴’作出回應。但是,在短時間內,你也許仍舊更願意用語言和‘腦伴’溝通。現在,你可以選擇繼續使用音頻還是切換成文字界面。你願意切換成文字界面嗎?”

“天哪,是。”我說。

我們以文字界面繼續。一行文字浮現在眼前,與我直視的物體對比分明。我轉動頭部,那行字停留在視野中央,色澤對比不停改變,確保我每時每刻都看得一清二楚。牛逼。

第一次進行文字溝通時,建議你保持坐姿,以免弄傷自己。腦伴寫道。現在請坐下。我坐了下去。

在你和“腦伴TM”的最初幾次接觸中,你會發現口頭交流更為容易。為了幫助“腦伴TM”理解你的問題,現在教“腦伴TM”理解你所說的內容。請讀出以下這些音素。我從右到左念了一遍。腦伴接著讓我念幾個短句。我照辦了。

謝謝。腦伴寫道。你的“腦伴TM”現在可以根據你的聲音執行命令了。你是否願意人格化你的“腦伴TM”?

“是。”我答道。

許多“腦伴TM”用戶都會給他們的“腦伴TM”起一個“腦伴TM”之外的名字。你是否願意立刻為你的“腦伴TM”命名?

“是。”我說。

請說出你想給“腦伴TM”起的名字。

“‘傻逼’。”我說。

你選擇了“傻逼”這個名字。腦伴寫道。不得不誇獎它一句,拼寫正確無誤。請注意,許多新兵為他們的“腦伴TM”起了這個名字。你是否願意選擇一個其他的名字?

“不。”我說,這麽多新兵對腦伴都有同樣看法,我不禁倍感驕傲。

你的“腦伴TM”現在更名為傻逼,腦伴寫道,你可以隨時更換這個名字。現在,請激活傻逼的訪問口令。雖然傻逼隨時處於活動狀態,但只在激活後才接受指令。請選擇一個短語。傻逼建議你使用“激活傻逼”,但其他短語亦可。現在請說出你的激活短語。

“喂,傻逼。”我說。

你選擇了“喂,傻逼”。請重復一遍確認。我重復了一遍。腦伴接著要我選擇一個結束短語。我(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滾吧,傻逼”。

你是否希望傻逼用第一人稱來稱呼自己?

“那當然。”我說。

我是傻逼。

“廢話。”

我在等待你的命令或查詢。

“你有智能嗎?”我問。

我配備有自然語言處理器和其他系統,可以理解問題和看法,並提供相應的答案,這往往使我看起來像是擁有智能,特別是當我接入更大的電腦網絡之後。然而,“腦伴TM”系統並不具備自然智能。舉例來說,我只是在自動回答你的提問。這是一個常見問題。

“你是怎麽理解我的話的呢?”

當前階段,我在對你的說話聲音作出響應,傻逼寫道,你說話時,我同時在監測你的大腦,學習大腦意欲和我交流時的活動狀況。不用多久,你不必說話,我也能理解你的意思了。到時候,你也將學會在沒有聲音和視覺提示的情況下使用我。

“你有哪些功能?”我說。

我擁有大量功能,想查看按格式編排的列表嗎?

“謝謝。”我說。

巨大的表單出現在眼前。想查看子目錄列表,請選擇頂層目錄並說,“展開(分類標題)。”想執行某項功能,請說,“打開(分類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