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八節(第2/4頁)

  引力波威懾第一階段的主要戰略思想是確保威懾,計劃建造一百個引力波發射台,部署在各大洲的不同位裏。但引力波通信有一個缺陷:發裝置無法小型化。引力波天線體積巨大結構復雜,建設成本高昂,最終只建造了二十三台引力波發射器。但使得“確保威懾”思想被否定的還是另一個事件。

  威懾建立後,地球三體組織逐漸消失,但另一類與之相反的極端組織——信奉人類中心論,主張徹底消滅三體世界——卻發展起來。“地球之子”就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個。威懾紀元6年,“地球之子”對設在南極大陸的一個引力波發射台發動襲擊,企圖奪取發射器,進而掌握威懾控制權。“地球之子”出動三百多名武裝人員.使用了包括小型次聲核彈在內的先進武器,加上該組織在發射台內部潛伏的內應,襲擊險些得手。如果不是守衛部隊及時炸毀了發射天線,後果不堪設想。

  “地球之子”事件在兩個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人們意識到引力波發封器是一個何等危險的東西。三體世界也施加了巨大的壓力,使得——————————————①一種高密度的物質狀態。由於泡利不相容原理禁止不同的組成杜子占據同一量子態.因此,減少體積就會迫使粒子進入高能態,從而產生巨大的簡並壓力。簡並態物質包括電子簡並態、中子簡並態等。

  地球在對引力波技術傳播嚴加控制的同時,很快把已建成的二十三個發射台縮減為四個,其中三個分別位於亞洲、北美和歐洲,剩下的一個魷是太空中的.‘萬有引力”號飛船。

  所有發射器的啟動均采用正觸發,環太陽核彈鏈采用的負觸發方式已沒有意義,因為現在的情況與羅輯單槍匹馬建立威懾時已大不相同,一旦執劍人被消滅,別的人或機構可以接過威懾控制權。

  最初,龐大的引力波天線只能在地面建造。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建立十二年後,三架發射天線和相關設備都移到地層深處。然而人們清楚,幾十千米厚的地層對發射台和控制中心提供的保護,主要是針時來自人類自身的威脅,對於三體世界可能發動的攻擊則意義不大。

  對於用強互作用力構造的水滴,掩護引力波發射器的幾十千米地層如同液體一樣,可以輕易穿透。

  威懾建立後,航向太陽系的三體艦隊全部轉向,這是可以用人類的觀測技術證實的。人們最關心的,是已經到達太陽系的十個水滴——強互作用力宇宙探測器的去向。三體世界堅持在太陽系留下四個水滴,理由是引力波發射器有可能被人類極端勢力劫持,這種情況一旦發生,三體世界應該有能力采取措施保衛兩個世界的安全。地球當局勉強同意,但要求四個水滴的位置不得超越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同時每個水滴都有一個人類探測器跟隨,隨時掌握其位置和執道。這樣一旦有變,地球能夠有五十個小時左右的預警時間。這四個水滴中的兩個後來隨“萬有引力”號追擊“藍色空間”號,柯伊伯帶只剩下兩個水滴。

  但沒人知道另外六個水滴在哪裏。

  按照三體世界的說法,那六個水滴已經離開太陽系追趕轉向的三體艦隊了,但沒人相信。

  三體人對於人類,早已不是當初的透明思維的生物了。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他們在欺騙和計謀方面學得很快,這可能是他們從人類丈化中得到的最大的收獲。

  人們確信,那六個水滴肯定大部分甚至全部潛伏在太陽系。但是由於水滴體積極小速度極快,具有超強的機動能力.且對電磁雷達隱形,對它們的搜索和跟蹤極其困難。地球采用播撒油膜物質和其他最先進的大空監測手段,有效的監視半徑也只能達到十分之一個天文單位,也就是一千五百萬千米,如策水滴進入這個範圍,地球有把握發現,但若在這個半徑之外.基本上就是水滴自由行動的空間了。

  水滴以最高速度沖過這一千五百萬千米,只需十分鐘。

  這就是一旦那個終極時刻到來時,執劍人所擁有的決斷時間。

  一陣低沉的隆隆聲響起,那道有一米多厚的沉重鋼門緩緩移開,程心一行三人走進了黑暗森林威懾系統的心臟。

  迎接程心的是更加廣闊的空白和空曠。這是一間半圓形的大廳,迎面是一堵半弧形的白墻,表面有些半透明,像冰做的,地板和頂板都是潔凈的白色。這裏給程心的第一印象是:她面對著一只沒有眸子的空眼球,透出一種荒涼的茫然。

  然後程心看到了羅輯。

  羅輯盤腿端坐在白色大廳正中,面對著那堵弧形白墻,他的頭發和胡須都很長,但不亂,梳理得很整齊,也都是純白色,幾乎與白墻融為一體,這使得他穿的整潔的黑色中山裝格外醒目。他端坐在那裏,呈一個穩定的倒丁字形,仿佛是海灘上一只孤獨的鐵錨,任歲月之風從頭項吹過.任時間之浪在面前咆哮,巍然不動,以不可思議的堅定等待著一艘永不歸航的船。他的右手握著一個紅色的條狀物,那就是執劍者的劍柄——引力波廣播的啟動開關。他的存在使這個空眼球有了眸子,雖然與大廳相比只是一個黑點,卻使荒涼和茫然消失了,眼睛有了神。而羅輯本人的眼睛從這個方向是看不到的,他對來人絲毫沒有反應,只是盯著面前的白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