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二章 新鞋問世

剛剛粉刷過的廠房裏,一排排工作台已經布置好,工作台上每隔一段距離便擺放著一台縫紉機。

在耐克公司剛成立的時候,陳強就開始準備廠房,他手中本來就有好幾處的物業,便拿出其中一處改造成了生產運動鞋的廠房,然後又購進了一批縫紉機。

接下來陳強需要招募一批制鞋女工,鞋廠才算是徹底的開起來。

制鞋本來就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開辦一個制鞋廠需要大量的工人,陳強估摸著,以現在的廠房規模,至少要招聘100名制鞋女工才行。

二十世紀上半葉絕對是美國工業最為輝煌的時代,這個時候的美國是世界工廠,可以生產各種各樣的工業產品,小到螺絲帽,大到航空母艦,美國全都能夠生產。

同時這個時代也是美國工人的黃金時代,整個美國遍地是工人,工人們也絕對不會缺乏工作崗位,而那些技術工種,還可以獲得比較高的薪水。

當然絕大多數的技術工人都是男性,女性技工的數量非常的少。女性從事的都是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對體力要求不高的勞動。

西方國家可沒有“女人能頂半邊天”的說法,而在富裕的美國,靠著丈夫一個人的薪水養活一家人仿佛並不是什麽難事。

二十世紀以前,美國的女性很難獲得一份正式的工作,很多女性都只是在婚前工作,婚後便成了家庭婦女,這有點像現在的日本。當時的美國女性不工作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在家裏相夫教子,也不是國家文化使然,而是美國的雇主不願意為女性提供一個正式的工作機會,這也算是一種就業歧視。女性找不到工作,自然也就不去工作了。

女性在找工作時處於弱勢的一方,在未來也是存在的,而在十九世紀的美國,這種現象更為嚴重,所以美國歷史上爆發過很多次的女權運動,差不多每次遇到經濟危機的時候,女權運動就會消停一陣子,一旦經濟復蘇,女權運動又回興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很多美國的男人們都上了戰場,美國女性開始獨立持家,參與到工作當中,然而在一戰結束後,絕大多數參與工作的女性立馬就失去了工作,大量的男性從戰場上回歸,雇主們肯定更願意雇傭那些身強體壯的男性職工去從事勞動工作。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男性再次走上了戰場,美國也開始重復一戰時候所發生過的事情,女性又一次的參與到了工作當中。而且由於女性長期在就業市場上遭到歧視,所以依舊有很多雇主不願意招募女性員工,因此招募女工要比招募男工要容易的多,女工的薪水也要比男工低得多。

二戰期間,有很多歐洲人逃到了美國,這些歐洲人並不都是精英,有很多沒有一技之長,在美國生活也很艱難,為了在美國生存下去,他們很願意去從事那些沒啥技術含量的工作,這也為美國的勞動密集產業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

制鞋本來就不是什麽對技術要求很高的崗位,無非就是用縫紉機將材料縫在一起,稍加培訓就能學會,這種低門檻的工作,招聘員工的難度也很低,陳強很快的就招聘到了一百多名制鞋女工。

接下來會對制鞋女工進行培訓,同時原料也回陸續到位,球鞋生產便可以開始了。

……

廠房內,陳強拿著一個剛生產出來的“耐克一號”運動鞋,忍不住脫下自己的鞋子,開始試穿起來。

這鞋穿起來感覺很不錯,雖然不如後世的運動鞋,但是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是非常舒適的了,這鞋遠比厚重的皮鞋要舒服的多。

在加工水平比較低下的時代,帆布的鞋面配合橡膠的鞋底,的確是最為舒適的一種搭配,即便是放在後世,很多運動鞋依舊使用的是這種搭配。

運動鞋發展的過程中,直到八十年代以後,各大運動品牌才加大了對運動鞋的研發投入,材料加工的工藝不斷提升,皮質也能做到像帆布一樣柔軟,再加上各種新技術加入到運動鞋當中,這才使得運動鞋月來也舒服,也越來越符合人體工程學。

陳強對於未來運動鞋的種種科技也是頗為了解,以後世的標準看,“耐克一號”簡直是渣渣,但在1944年,能夠做出“耐克一號”這樣的運動鞋,陳強已經非常滿意了。

“陳先生,這是車間裏剛剛生產出來的鞋子,您還滿意吧?”一個中年男子開口問道。

這個中年男子名叫賈裏德,波蘭裔猶太人,在戰爭開始之前便逃來了美國,他也算是運氣挺不錯的,早早的就來到了美國,如果等到戰爭爆發以後還待在波蘭的話,說不定就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了。

賈裏德曾經在一家制鞋工廠擔任車間主任,於是便被陳強挖來做了制鞋廠的廠長,陳強畢竟不是企業家出身,他並不懂得工廠的管理,他也不可能天天在鞋廠裏待著,所以便請來了賈裏德這個專業人士,負責鞋廠的管理和正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