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章 政治正確的電影(第2/3頁)

……

《米尼弗夫人》定當於1942年6月4日上映。

這部電影雖然是米高梅出品的,但是影片投資人卻是陳強,作為電影背後的大金主,陳強自然被邀請參加電影的首映禮。

好萊塢雖然是世界電影之都,但是在四十年代的時候,紐約要比洛杉磯繁華的太多,紐約的有著全美最大最多最高档次的電影院,所以電影的首映禮,也安排在紐約舉行。

首映禮上,陳強見到《米尼弗夫人》的導演威廉-惠勒,也見到了主演葛麗亞-嘉遜,沃爾特-皮金等人。

隨後陳強又看完了整部的電影,這電影的劇情跟陳強印象當中那部《忠勇之家》完全一樣,甚至很多的場景,陳強都覺得熟悉,唯一不同的是女二號由特蕾莎-懷特變成了埃絲特。

不得不說,埃絲特是很有演戲天賦的,至少在陳強看來,她演的很不錯,特別是最後德國人空襲的那一段,埃絲特飾演的角色死在德軍飛機的槍口上,陳強甚至忍不住的想要落淚。好在埃絲特本人就坐在陳強身邊,而且握著陳強的手,這才讓陳強從電影的劇情當中走出來,沒有當場哭出來。

影片結束,現場掌聲雷動,至少從首映禮看,觀眾的反響還是很不錯的。

雖然陳強不是專業的影評人士,但也能夠感覺到這是一部好電影,整部電影的劇情張弛有度,雖然沒有什麽很重大的情節,但是卻能夠掌握住關中們的情緒。

不得不說,威廉-惠勒是一個真正的電影大師,這樣一部充滿了生活氣息,幾乎通篇在水日常的平凡電影,卻體現出了平凡生活當中的不平凡,特別是裏面展現出了二戰的內容,將民族團結和愛國熱情自然地融入到了一個英國鄉村的鄰裏的活動之中,並且用最大的歡樂場面來對比壓軸的空襲悲劇,這種戲劇效果真的是做到了滿分。

整部電影以人道和人性關懷為主旨,雖然是描述後方老百姓的戰時生活,但是卻勝過了眾多正面宣揚英雄主義的電影,可以說這是一部頂級水準的平民戰爭片。

這種水日常的平民戰爭片本來就很難拍,因為很多人看戰爭片,是為了看哪種宏大的戰爭場面,或者是看哪種刺激的戰鬥場景,兩軍交戰,子彈跑火漫天遍野,血肉橫飛。

也有很多人喜歡看那種英雄主義的戰爭片,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在槍林彈雨當中,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的確會讓人覺得很爽。當然也有很多優秀的導演,以軍人或者平民的視角,拍出的戰爭的殘酷性。

然而《米尼弗夫人》這部電影,卻不屬於以上任何一種,這完全是在講述一個後方的故事。沒有什麽宏大的戰爭場面,沒有血肉橫飛的場景,沒有槍林彈雨,更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有的只是一家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但是這種水日常,卻能夠抓住觀眾們的心,讓觀眾們感覺不到枯燥和乏味。這種水平,沒有幾個導演能做得到。

好萊塢從來不缺乏世界一流的導演,但是能做到威廉-惠勒這種的卻不多。《米尼弗夫人》這部電影沒有什麽驚人的特效,也沒有什麽先進的電影技術,甚至連劇情都不算是跌宕起伏。想要將這種水日常平凡的電影拍好,要比拍攝那種大片更加的困難。

……

《米尼弗夫人》上映了。

陳強以為,這種水日常的生活系電影,不會引來太多的關注,或許過了一段時間也就自動下映了。雖然這部電影很優秀,但畢竟不是那種主流的商業電影,市場認可度應該不會很高。就像是後世很多的文藝片,叫好不叫座。

然而在電影上映的第一周,票房就超過了陳強的預期,也超過了米高梅公司的預期,觀眾們好像很喜歡這部水日常的戰爭片,無數的家庭走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米尼弗夫人》。

或許是電影主角身份的設定,引起了觀眾們的共鳴。這部電影的主角米尼弗夫人一家,是一個生活在倫敦郊區的中產階級家庭,而在美國,最多的也是中產階級家庭,他們當中很多人的生活,就像是米尼弗一家。

電影當中,米尼弗一家原本過著平淡的生活,但是德國人的入侵卻打破了米尼弗一家的平靜,米尼弗家的兒子還走上了戰場與德軍交戰。而如今美國人也經歷了珍珠港的慘敗,丟失了阿留申群島,並且面臨著日本人的入侵,無數的美國青年也應召入伍,走上了前線。

也正因如此,有很多美國人在看過這部電影後會覺得感同身受,他們會情不自禁的將米尼弗一家的遭遇,帶入到自己的身上。

埃絲特扮演的那個角色死在德國飛機的槍口下時,也讓騙到了無數觀眾的眼淚。人們對於生命去消逝總是會感到悲傷,特別是這樣一個充滿了青春活力,貌美而又善良的姑娘,毫無征兆的死在觀眾們的面前,很容易引起一種悲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