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3章 世界那麽大(四)

列車緩緩啟動,帕拉丁娜的視線依舊望向車窗外那座酒館,回憶自己在酒館中聽到的朗誦,不由被小說中流露的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愛國情懷深深打動。可是當列車開始加速,湧入車窗的涼風迎頭一吹,她又漸漸冷靜下來,懷疑酒館中的那場朗誦是羅蘭預先排練好的“節目”,專門表演給帝國來客觀看的,試圖對她進行“洗腦”式政治宣傳。

已經到了午飯時間,乘務員推著餐車送來點心和飲品。帕拉丁娜勉強壓下心頭的猜忌,接受羅蘭的建議吃了兩樣點心。

乘客用餐的時候列車似乎行駛的特別平穩,飛速旋轉的車輪奔馳在鐵軌上,碾出節奏鏗鏘的回音。兩條平行的鐵軌仿佛一直要延伸到地平線盡頭,車窗外是一望無際的林海。

十月初的北方天氣明顯轉冷,當地樹林多為闊葉與針葉混雜,鐵道外側的碎石路基堆滿火紅或橙黃的落葉。列車在林間奔馳,車窗外忽而飄過一片楓海紅葉如火,忽而又是滿眼碧綠松濤,沿途景致美不勝收。

列車行駛了兩個鐘頭,終於找到穿越“低語叢林”,車窗外豁然開朗,廣袤無垠的原野呈現在乘客眼前。

機車拉響汽笛,先在胡楊村稍作停留,途經無風鄉又停了十分鐘,繼續啟程之後就進入北方農業重鎮“谷地村公社”的轄區,窗外的景致又有不同。

“這裏的風光真美!”望著車窗外連綿無際的苜蓿花海,帕拉丁娜不由眼睛放光,嘆為觀止。

眼前美麗而熟悉的景色勾起羅蘭的回憶,去年似乎就是這個時間,自己來谷地村視察時也曾看到搖曳著藍色花穗、香飄百裏的苜蓿田。只不過當時乘坐的是洛斯獸牽引的列車,身旁的旅伴則是另外兩位美麗的姑娘。

苜蓿花海過後是一望無際的玉米田。帕拉丁娜盯著車窗外,看得眼睛都酸了景色也沒有變化,田間盡是吐穗的玉米,連綿不斷的青紗帳仿佛沒個盡頭。

“羅蘭,鐵路兩邊的農田都是一家農場的?”

“沒錯,都是谷地村的人在經營。”

“這片農田到底有多大,感覺像海浪似的無邊無際……”帕拉丁娜畢竟是生長在大城市的千金小姐,這輩子還是頭一回下鄉,根本想象不出北方的田野有多麽廣闊。

羅蘭完全理解城裏姑娘初下鄉時的心情,不疾不徐地向她講述谷地村公社的開拓史。

“谷地村是遠東首批入選的農業改革試點,1621年建成國有農場,村民約有七成轉為農場社員,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參與度算是很高了,總共九百多名農業工人耕種兩萬五千畝農田,其中大半用於種植玉米。”

“去年谷地村公社獲得大豐收,社員賣掉余糧收入頗豐,當初對國有農場持懷疑態度的村民看到先行者嘗到甜頭也都踴躍加入進來,谷地村公社還從周邊那些偏僻的小村落吸收人口,如今社員總數已經突破兩千五百人,成年勞動力大約一千六百名,經過一整年努力開荒,如今耕地面積達到5萬多畝,比成立公社之初翻了一倍。”

帕拉丁娜聽羅蘭如數家珍地道出一連串數字,心情頗為復雜。

首先使她深受觸動的是羅蘭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帕拉丁娜早就聽表哥歌羅法說起遠東的農業改革,歌羅法言談間對羅蘭非常推崇,稱他為“年輕果敢的改革家”,“把握時代脈搏的弄潮兒”,還說遠東農業改革的成功大半歸功於他。帕拉丁娜曾覺得歌羅法這些溢美之詞太過誇張,對遠東農業改革的成果深感懷疑,今天親眼目睹鐵路沿途的田野風光,看到即將收獲的農作物,她才確信遠東的確被改造成為一個五谷豐登的大糧倉,的確能夠在保障國民基本口糧的前提下出口六百萬噸谷物,迫使帝國當局不得不鄭重對待這個競爭對手。

既然遠東農業改革的成果毋庸置疑,羅蘭作為這項偉大事業的操舵手當然值得欽佩。帕拉丁娜也曾在聖城社交場上接觸過不少所謂“改革派”的青年才俊,然而那些人要麽寫得一手好文章,要麽擅長誇誇其談,卻拿不出任何成果來證明他們的理論切實可行。與那些紙上談兵的“改革家”相比,羅蘭談起宏觀農業數據爛熟於心,具體說到某一作物的病蟲害防治也是頭頭是道,從組織到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曾親自參與過,處處體現出務實的態度,唯獨不談自己在遠東農業改革過程中扮演了多麽重要的角色,做出了哪些貢獻。帕拉丁娜看不透他淡泊還是虛偽,然而轉念一想,羅蘭的確沒必要吹噓自己,車窗外豐收的田野足以證明他的功績。

列車再次拉響汽笛,緩緩停靠在谷地村公社站台前,照例是半個鐘頭的修整時間。

帕拉丁娜跟隨羅蘭下了車,帶有谷物芬芳的晚風迎面吹來,頓時精神一振,愜意地伸了個懶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