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危機預期(第2/2頁)

“柳芭,作為你的朋友,我有義務提醒你警惕產業結構轉型所伴隨的失業壓力,的確如你所說,以現有的飛艇運載技術來講,未來十年之內都不可能對海運行業造成威脅,但是十年之後呢?這個問題如果不給出正面回答,你就無法驅散碼頭工人和水手頭頂那團盤旋的陰雲,無法幫他們從對‘未來某天就會失業’這一悲觀預期中解脫出來,而陷入危機預期的人們會做什麽?他們不會等到十年後危機真正來臨那一天才有所反應,他們從覺察到危機的那一天起就會坐立不安,對未來安全感的缺失促使他們削減日常支出,個別家庭削減支出不算什麽,但是成千上萬個家庭節衣縮食對整個社會意味著什麽?大量工薪階層擔心未來失業而不敢消費,店鋪中的商品就供過於求,店鋪為削減虧損就要減少進貨量,進貨量不足導致生產商品的工廠受到影響開工不足,工廠不景氣原材料需求也會下降,原材料價格暴跌導致農業畜牧業和棉紡織業無利可圖,既然無利可圖還有誰去種田放牧紡紗織布?需求不振的信號如此傳導到社會生產的各個角落,最終演變成惡性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又反過來使社會經濟狀況更加惡化:因為產品賣不出去,工場不得不削減雇工節約成本,而那些原本就擔心未來會失業的工人將提前收到解雇通知——看到了嗎?這就是危機的自我實現!人們出於對未來的悲觀預期所采取的理性行為,非但無法改善未來的處境反而導致提前失業,這是不是很荒唐?真要是到了那一步,你又如何能夠說服那些情緒激動的失業者冷靜下來?只要有人稍加挑唆,他們就會聯合起來用行動表達憤慨,最終釀成一場沖擊整個社會秩序的大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