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日本足球(第3/3頁)

而且日本是將球員、球迷的培養一起進行。他們不會拒絕足球天賦差的小孩,他們長大之後也會喜歡足球,維護足球。

而小時候將他拒之門外,他長大後就不會對足球感興趣了。無論是職業球員,還是普通球迷,在得到認可之後,就可以在俱樂部梯隊進行免費的訓練。

為了給日本的青少年球員創造良好的足球環境,日本足協非常重視J聯賽對青少年運動員的影響。

當J聯賽中優秀的國外選手退役後,日本足協會給予他們以最優惠的待遇,讓他們能夠留在日本指導青少年訓練,使青少年選手能更好地模仿和學習技術。

日本足協技術委員會會還專門派遣高水平教練到各地區去輔導當地的教練,提高基層教練員的水平。

雖然參與足球運動的學生很多,但日本足球發展嚴格遵循一個原則:先確保學業,再發展事業。

根據規定,日本大學生球員必須畢業後,才能進入職業隊去當職業球員。這樣的培養模式和中國“先踢球,再讀書”是完全不同的。

這個硬性規定,在某種程度上,確保了日本球員的文化素質和職業發展起點。成熟完整的校園足球計劃,使得日本足球闖出了一條新路。

在中國,運動員掛靠大學讀書已經成了普遍現象,但是在日本,情況恰恰相反。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如果在學校學習足球,幾乎不用額外付出經費,這使得這項運動得到了廣泛推廣。

此外,各個部門為了能更好地普及足球,日本足協未來還打算搞“綠化項目”。在今後的五六年時間內,全日本2000多所學校將擁有自己的綠色草坪足球場。

2002年,日本同韓國一起舉辦了世界杯,日本足球又上了一個台階,世界杯給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足球場,比賽條件和硬件設施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再加上之前的職業聯賽,足球環境越來越好。

日本的各支足球俱樂部的組成大多是依靠地區支持,擁有眾多股東而不是一家獨攬大權,比如FC東京的資金是來自於370個股東的投資。有的球隊更是有政府的入股,這樣,代表俱樂部踢球的球員也不會有懶惰感。

在中國,對於球員留洋,人們會聽到“朱駿不屑80萬歐元賤賣王大雷”的這種事,中國俱樂部總是為球員留洋設置高門檻,這不僅讓球員失去機會,也會影響到中國足球的整體水平。

日本足球的做法與中國截然相反,1994年,當時的亞洲足球先生三浦知良加盟意甲熱那亞隊,成為第一位登陸意甲的日本球員。

但其實熱那亞對三浦並不感興趣,日本足協為了促成他留洋,不惜聯絡日本企業支付高額的“贊助費”。

中國足球早年學巴西,學德國,中國足球永遠只有5年計劃,這與一屆足協領導任期的時間長度相仿。

但日本呢?

他們只制定了一份計劃,就是那份雄心萬丈的“百年計劃”,一開始就從自身條件出發,學習巴西走技術化路線。

這一計劃的終極目標是讓日本隊在2050年世界杯上奪冠,雖然這個目標還很遙遠,但是現在的日本男足已經可以以一個強者的姿態站上國際的舞台,雖然論身體條件拼不過歐洲列國,純比技術比不過南美豪強,但就是憑借穩紮穩打的綜合素養,日本已經是國際足壇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了。

迪甘的身體裏擁有一個中國人的靈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就是迪甘對中國足球的態度,同樣的,迪甘也無須掩飾對日本足球體制和實力的嫉妒。

迪甘確實嫉妒,想想中國足球,再看看日本足球,差距是越來越大了,迪甘能做什麽,他只能帶著有些自卑的心情,展示著他脆弱的自信,然後在足球場上狠狠教訓一下那支大阪鋼巴,也算是為自己出一口怨氣了。

“有自信心是好事,但是足球比賽,是要看實力的,嘴上說得再好聽,也沒辦法改變兩支球隊的實力差距!關於比賽,我覺得5:0是一個非常合理的結果!”

5:0!

顯然迪甘不是打算在日本人面前輸一個5:0,當迪甘的言論被日本媒體公布出來之後,立刻在日本民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真是一個沒有風度的家夥!”大阪鋼巴的核心球員遠藤保仁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一臉憤怒的批駁了迪甘的言論,“迪甘確實能力出眾,但是他並不了解日本足球,在比賽場上,我們會讓他見識到日本足球的精神力量!”

精神力量!?

那是什麽東西,迪甘顯然對小日本兒發明的新名詞不屑一顧:“我真的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