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孤注一擲

雲郁在朝堂上, 未曾表態。

下了朝後,他單獨召見李苗,問他:“雲鷙的話, 你怎麽看?”

他臉色凝重,語氣隱約有些悲觀之意了。

李苗說:“雲鷙是聰明人。聰明人做事, 只為自己。賀蘭韜光, 還有這些契胡兵, 在城外屠戮百姓,跟他們有什麽相關呢?死的畢竟不是他們。可陛下是天子,天下百姓, 皆是陛下的子民。如果任由這些人在天子腳下胡作非為, 肆意殺戮,天子卻只求自保,視而不見, 關上城門。等到天子腳下的最後一寸土地都化為焦土,百姓化為白骨, 天子還能安然無恙嗎?這些人之所以敢這樣說, 因為他們有退路。當年明帝和太後母子爭權,太後勢強, 他們依附太後。後來明帝駕崩,太後千夫所指, 他們轉而勾結賀蘭逢春。雲灝陳慶之入洛,他們投降雲灝陳慶之。雲灝敗相一露, 他們又立刻暗中投靠陛下。皇位三番五次易主, 對他們有什麽影響嗎?他們的榮華富貴不會受半點損失。他們攛掇陛下不應戰,可一但形勢不好,他們可以投降, 也可以另立君王,陛下有退路嗎?”

李苗直言道:“自古有臣子投降事敵,官爵如故,可誰見天子投降會有好下場?陛下的身後只有懸崖,沒有退路。”

雲郁悵然道:“照你說,滿朝的大臣,盡是無情無義之輩了。”

李苗道:“臣不敢。陛下身邊有忠義之臣。”

“沒有什麽不敢。”

他苦笑道:“人情薄如紙,這個道理,朕又豈會不明白。他們現在忠誠,只不過因朕現在尚可支撐。若有朝一日,朕大勢已去,刀架在脖子上那刻,又有幾個人肯為朕死?恐怕百裏無一。古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人情冷暖,朕有體會。”

李苗道:“是以,陛下得為自己計,為天下百姓計。”

“你說,這些將士為何不願打仗?”

他問李苗,也是自問:

“文官三心兩意,尚可諒解。可這些將士們,身為軍人,無人肯為朝廷上陣殺敵。難道是朕這個皇帝做的太糟糕,不得將士們之心。”

“這不是陛下的錯,也不是將士們的錯。”

“那是誰的錯。”

李苗道:“螻蟻尚且貪生,何況是人?貪生畏死,是人之本能。軍人又如何?軍人也是人,也是血肉之軀,也有父母妻兒。憑何道理,是軍人,就一定要拋頭顱灑熱血,枉送性命。將士們願意為國作戰,一是因為軍令如山,抗命會被殺頭,二是殺敵可以立功。一旦僥幸活下來,他們就可以加官進爵。即便是運氣不好,死了,也算是有功之人,朝廷也會贍養他們的父母,撫恤他們的妻兒。如此他們才會豁出性命去打仗。可即便是如此,如漢朝那般強大的帝國,如漢武帝那般英明的君主,猶有窮兵黷武之嫌。天子但見史冊兵威赫赫,誰見馬革裹屍,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可是在帝王眼裏,他們只是螻蟻罷了。若非迫不得已,別無選擇,這世上有誰人會甘願做螻蟻,甘願送死?”

“而今朝廷正值四面楚歌,強敵環伺。風雨飄搖之夕,人人心中想的都是如何明哲保身,又有誰肯出頭送死。即便他們奮不顧身死了,朝廷連自保都難,又豈有能力撫恤他們的父母妻兒。陛下希望他們打仗,可打仗就是死,如此死了,意義何在?他們暗地裏商量好了,要逃一起逃,要降一起降。陛下能將他們怎麽樣?陛下要拿軍令懲罰他們,他們立刻就能投降叛變。他們明知道陛下不能拿他們怎麽樣,所以不畏軍法。以致求全自保者,反能苟且偷生。為國盡忠之人,卻死無葬身之地,連父母妻兒也不能顧,反被身邊的人譏笑是愚忠。換了陛下,陛下如何選?”

人心這種東西,他又何嘗不明白?只是這些殘酷的現實,從他人嘴裏說出來,還是感覺到了冰涼,心仿佛沉入了幽深黑暗的澗底。

什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什麽君令如山,一言九鼎,都是為君者自欺欺人的東西罷了。越是亂世,越是人心涼薄。各人自掃門前雪,沒什麽想不通的,他要接受這個事實。

“朕明白你的意思。”

他語氣溫和道:“朕不會讓他們白死。”

雲郁傳令下去,召集所有禁衛軍,統一到閶闔門下列陣。

站在高台上,他看清楚了。將士們,一個個垂頭喪氣,滿臉怨尤,低著頭默不作聲。他們在逃避。

他們知道要打仗了,皇帝是來點兵的。城下摞著厚厚的一摞兵集簿子,好像閻王的生死簿。他們生怕被抽中。

他們心中充滿怨怒,為什麽總是有殺不完的敵人,打不完的仗。他們只想拿點軍餉,混口飯吃,跟家裏老婆孩子,過點安生日子。這些皇帝諸侯,殺來殺去,跟他們何幹?來來回回,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沒幾個是能長命的樣。他們早就看膩了。用他們的命,為這些大人物廝殺,一個個又都好景不長。他們能得到多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