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多說無益(第2/2頁)

賀蘭逢春是因罪伏誅,讓這些契胡兵,哭哭啼啼地把屍首要回去,一邊喊冤一邊下葬,算怎麽回事?真答應,便成了自己沒理,不該殺人。他們索要賀蘭逢春的屍首安葬是假,想借送葬之機,為賀蘭逢春喊冤,再以此為由召集部眾,找借口對付自己是真,雲郁豈會不知。何況賀蘭逢春的屍首,早就被砍的面目模糊無法辨認,更不可能送還了。

雲郁派人,跟賀蘭韜光喻旨,要他投降,並賜丹書鐵券。

賀蘭韜光拒了。

到此時此刻,賀蘭韜光也算是看明白了。洛陽根本沒什麽防守。否則以雲郁的性子,早就直接動手,不會在這啰啰嗦嗦廢話了。禁衛軍那幫人,關鍵時刻,是不頂用的。賀蘭韜光越發自信,一定要給皇帝一點顏色看看。

雲郁見此情景,知道多說已無益。

而今除了死戰別無出路,他已經不抱任何幻想。

可是誠如賀蘭韜光所料,洛陽防備空虛,朝中無兵可用。殺賀蘭逢春已經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今又來一個賀蘭韜光,還有這麽多造反的契胡兵,朝中所有人,都提心吊膽了起來。朝堂上,雲郁召集眾臣商議對付賀蘭韜光的策略,所有人,包括原來一直積極主張殺賀蘭逢春的城陽王雲徽等都沉默起來。眾人的建議,就是拖。

“賀蘭韜光寡兵少將,堅持不了幾日的。只要關閉城門,他們斷了糧草,不出十天半月,頂多一兩月,入了冬,他們就自行散去了。”

這是車騎將軍雲鷙的話,眾臣都紛紛贊同,連楊寬等人都猶豫了,畏懼胡兵,不敢應戰。唯獨中郎將李苗站出來說:“胡兵慣於野戰。沒有了糧草,他們就會在城外四處劫掠,殺戮百姓。若是京畿之地,都任由他們如此殺戮,天下誰還敢相信朝廷,相信陛下?要是等到冬天,他們依然不肯離去呢?天子腳下化為焦土,到那時人心必散,洛陽還能保得住嗎?”

“道理,在座的諸位都懂。”

雲鷙冷笑一聲:“可關鍵是,誰去應戰?你去,還是我去?還是你們在座的其他人去?就算你我願去,去禁衛軍的大營中問一問,有幾個將士們肯跟著拼命的?不戰,還能拖它個三五月。一但交戰,稍有不利,就是兵敗如山倒。你當這是在拼口舌講意氣嗎?”

余官皆低頭緘默。

李苗道:“賀蘭韜光只有五千余人,就算是朝廷出五萬人,十個人殺一個,也將他們殺了。我不明白諸公何以如此畏懼?當初河陰之變,賀蘭逢春帶著區區兩萬人,就能挺進洛陽,將朝廷官員數千遷至河陰,盡數屠殺。雲灝北歸,僅憑陳慶之七千余人,就攻占了洛陽。這樣荒唐的事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諸位就沒有反思嗎?就是因為你們這些人一味的退避卻讓,才致國事衰敗至此。而今洛陽禁衛軍精銳十數萬,卻被賀蘭韜光五千人圍著,無計可施。諸位不覺得可笑?如此苟延殘喘,又能苟幾日?”

雲鷙嘲諷笑:“那李將軍你有何妙計?”

李苗道:“陛下,賀蘭韜光只有五千人。他的兵不多。他們現在聚集在洛陽城下,河橋那是空的,咱們只需要派兵偷襲河橋,斷了橋索。這些契胡兵沒了退路,必然會亂。到時候再兩頭夾擊,一舉將他們殲滅。”

雲鷙面帶譏笑,微微一哂,沒有再說什麽。

只是目光中仍有些不屑。

雲鷙面帶譏笑,微微一哂:“紙上談兵之徒,陛下還信他嗎?這些胡兵,本就是些亡命之輩,打起仗來以一當十。而今太原王一死,他們沒了靠山,走投無路,就像一群垂死掙紮的野獸,明知必死,因此越加地將生死置之度外了。他們現在是能泄憤就泄憤,能拉一個人墊背,就拉一個人墊背。禁衛軍本就軟弱怯戰,就算逼著他們上戰場,恐怕拉出去不到一柱香,就嚇得紛紛投降了。那才是丟朝廷的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