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翻盤(第2/2頁)

雲郁態度堅決:“發。”

“臣怕……”

高道穆說:“不如先寫信給太原王,等太原王來了,商量一下再做決定。”

雲郁道:“寫信太慢,不如詔令行的快。何況寫信,太原王不一定肯來,即便來了,也會讓朕跟他前去並州避難。而今唯有下詔,讓太原王沒有回絕的余地。他要是敢不應,就是抗旨。”

高道穆心說:這倒也是。

下詔是一種表態,是天子威望的證明。一個皇帝,必須要向天下表明自己是君王,擁有號召力。一旦君主失去了這種號召力,皇位就只是個虛殼。

所以他必須表態。

雲郁冒這個風險,基於兩個判斷。

他認為陳慶之眼下無力來追討自己。自己出逃這麽久了,陳慶之沒有追上來。雲郁分析眼下的形勢,料定陳慶之不敢北上。原因很簡單,洛陽。洛陽是帝都,雲顥雖然暫時占領了洛陽,但並不是穩穩占住了。雲天賜的大軍還遊蕩在黃河一帶試圖反攻。陳慶之手下只有七千人,要提防雲天賜,守住洛陽已經很艱難,哪有力氣分兵北上,來對付自己。

再者,雲顥雖然登基,但並不是因為他真的能號令四方,天下人多麽支持他。而是因為魏國四分五裂,各州郡豪強,地方軍閥,根本不在意誰坐洛陽,壓根不管這閑事。雲顥昭告天下登基了,但沒有州郡上賀表,實際上沒幾個人認同他這個皇帝。情況可以說比自己登基的時候還要糟糕。

本以為陳慶之有多大能耐,這種局面,他一樣束手無策。

要防著雲天賜偷襲,要擔心雲顥搞事情,還要擔心朝中那些心懷鬼胎的大臣,地方野心勃勃的諸侯。

夠他犯頭疼了。

雲郁判斷的一點沒錯。

詔書發出去,陳慶之那邊,並無動靜。顯然,他明知道雲郁駐紮在安陽,正在積聚力量反撲,卻壓根無暇顧及了。雲天賜那頭收攏了大軍,正要攻打洛陽。他眼下不敢離開洛陽一步,也分不出力量攻打雲郁。

倒是這附近的百姓,聽說皇帝來了,各個跑過來看稀奇。

雲郁早上,剛一走出茅屋,就看到外面圍了很多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姑娘小媳婦,全都用好奇的目光盯著他。都知道當今聖上是美人,但頭一次見到活的,可不比純白的獨角獸還稀罕。樂平王的美貌果然名不虛傳。他像白玉雕琢出的,身姿修長,形貌昳麗。站在那裏,整個臉和身影都似明晃晃的會發光,像把夜明珠揉碎了,渡在他的身上。人看見他,就好像真是看見一只純白的獨角獸,美麗、稀有,珍貴,每一寸發膚都隱隱帶著聖光的祥瑞。

高道穆楊逸這些人跟他相處久了都看慣了,知道他是肉.體凡胎,只是看著仙氣飄飄而已。但老百姓可沒看慣,一時都呆了,反應過來,都眉開眼笑,樂的合不攏嘴。姑娘們看到他的一瞬間,就笑了,羞紅了臉,嘰嘰喳喳地你推我搡,互相竊笑,眼睛裏透著跟看到情人兒一樣的光芒。小夥子們也羞笑,一個個看的心潮澎湃。那上了年紀的老公公老婆婆,跟看到親孫兒似的。一老婆婆顫巍巍上來,遞給他一只竹籃,籃子裏裝著滿滿一大碗豆子幹飯,說:“吃吧,吃吧。路上餓壞了,多吃點。”

雲郁穿著布衣,身邊就十來個親信,也沒有衛隊守護,的確不像個皇帝的樣子。老人家年邁不懂禮數,以為他被人趕出來,當不了皇帝了,所以拿他當個普通人待。

又有人端給他一碗桂花酒釀,裏頭煮的湯圓。這人是個二十來歲的青年,很懂禮數,口稱陛下,又是敬畏又是愛慕的樣子。姑娘們則有的獻瓜果,有的獻雞鴨鵝肉,或是自家舂的耙耙,或是自家烙的餡餅。雲郁知道普通百姓家別說肉了,連吃到細米白面都是奢侈,這是將家裏最好的東西都給他送來了。一時辛酸感動的難以言喻。雲郁不肯收禮,這些百姓一定要送,愣是不肯走,雲郁沒法,只得道了謝收下,又讓高道穆給他們銀子。百姓們皆不肯收。

雲郁駐紮在這,這些百姓天天來送吃的。

安陽郡守周邈,得知皇帝大駕光臨,連夜帶著幾十個兵,來到雲郁暫時棲身的茅屋拜見天子。河內幾個郡縣的長官,也陸續都來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