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回 殘兵奪刃賣窮君 水軍寄艦載敗將(第6/7頁)

閑話少敘,卻說犬田小文吾,這天晚間帶領滿呂重時及其士兵,回到朝經和俊故戰勝越北軍的兩國河邊時,朝經和俊故已將越北軍殺散並追趕了一程,在河灘上點起篝火,都出來迎接小文吾。小文吾誇獎了兩個頭領之功,並且把朝良和由充上了增援的敵船被救走之事告訴他們。朝經和俊故,無不嗟嘆悔恨,認為即使饒了由充也不該放走朝良,及至重時向他們述說了犬田的心意,大家才心服口服。然而這時對軍師犬阪毛野胤智所設之計,小文吾和重時、朝經、俊故都還不了解。這究竟為何?原來在洲崎大營,毛野心中暗想:“向行德口進攻的敵軍大將扇谷朝良和千葉自胤的援軍將領中,據說有犬川和犬田的恩人稻戶津衛由充。由充跟在朝良或自胤手下,如作戰不利遭受失敗,犬川和犬田為了報恩,定將由充放走,如此則朝良和自胤也可能漏網。”他早已料到這一點,所以便授計東峰萌三和船貝六郎,並派精兵三百余名,一同悄悄去市河的犬江屋依介那裏,施行毛野的計策。萌三和貝六向依介傳達了那個機密,他們共同依計進行,此時已是十二月初六七了。依介與同住的船夫把隱藏的十幾艘快船和戰船劃出來,讓貝六和萌三的三百多名士兵上了船,悄悄來到深川河畔,隱藏在枯蘆葦中。只有依介一個人自快船中出來,從當晚〔初七〕 就在那裏窺探雙方的戰鬥光景。果然到了初八敵軍被打敗,依介趕快從那裏回來,跑到兩國河邊,只見那裏看守浮橋的扇谷士兵聽說自家兵敗,都已跑得無影無蹤。所以依介便乘機立即將浮橋拆斷,順水流去,連一條船都不留。然後趕快回深川〔現叫“ふかかわ”,與周防的深川同名〕 又藏在枯蘆葦中。於是在這天朝良和由充被滿呂重時緊緊追趕,想過深川時,依介就將快船靠過去,載上了那兩個主仆,可是重時不認識依介。當那條快船劃至河心時,貝六和萌三的戰船又從蘆葦中劃出來,一同護著朝良和由充而去。這時已經黃昏,重時認不出戰船上的東峰和船。不僅滿呂和犬田及其手下的士兵不知此事,就連由充和朝良也因從黃昏就天陰,初八的新月露不出來,河面黑暗,方向不明,只當是援軍之戰船。待次日清晨船到安房的洲崎,才知道已做了俘虜。這樣既讓莊助和小文吾報了恩沒傷情義,又讓別人俘虜了敵軍之大將,並把越北軍增援的頭領由充也接到了洲崎。這都是軍師胤智的深謀遠略,若無決勝於千裏之外的手段,誰能先機呈奇呢?大概連看官都被騙過,至此才掩卷驚奇。

這且休提,卻說這一日大石憲重為了讓朝良逃走,所以拼死搏鬥毫不畏懼。滿呂再太郎和安西就介以及其他士兵,不給敵人一點兒喘息的機會,猛烈攻擊。起初逃跑的敵軍頭領宿尻城戶介、萬戶月十字七、入間九郎、松山五六和憲重的家臣菅菰三布七、關口小田八、岸藻雜四郎等又返回來抵擋,進行交鋒,但由於膽怯,結果又被擊敗,有的被殺死,有的不顧羞恥逃跑了。但是憲重不住地鼓勵士兵,要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決不能退卻。他在馬上揮舞長槍,逢人便刺,這員老將奮勇拼殺,無人抵擋。莊助遠遠看到,按捺不住拍馬向前,與憲重對槍。他們二人一上一下,施展出渾身解數,犬士的得意本領終於使憲重甘拜下風,槍被扣飛,又想拔刀時,莊助在馬上用槍擊其面門,憲重栽於馬下,一時爬不起來。安西就介和滿呂再太郎從遠處看見,飛跑過來,將他緊緊捆住。憲重做了俘虜,殘兵盡皆逃走,戰鬥便告結束。

犬川莊助帶兵回到五本松營寨,因已得到報告,便等待犬田得勝歸來。這時滿呂再太郎和安西就介將方才俘虜的大石憲重帶來,請犬川莊助檢驗。於是莊助便帶領眾將士出來坐在凳子上,看著憲重說:“石州〔指憲重〕 ,你是鐮倉兩管領的四位家老中的第一老,又是豐島大冢之城主,你多年來助君為惡,不諫君非。甚而聽信丁田町進、卒川庵八、簸上社平、軍木五倍二、仁田晉五等奸虐酷吏之讒言,賞罰無道,究是為何?我總角時在逆旅中喪母,因無依無靠便做了當時大冢鄉士犬冢蟆六的小廝。曾侍奉蟆六多年。我殺了東家夫婦的仇人以報主恩,你不但不予獎賞,卻反而聽信那奸黨的讒言,誣忠義之士為盜賊,要將我問斬。在押赴法場時,幸得我盟兄弟犬冢、犬田、犬飼的搭救,我才在萬死中得以幸免,並且殺死了那仇人,以至到了今日。倘若我與裏見將軍無前世之緣,不奉命與盟兄弟共做這次的防禦使,我怎能與你對面,以報舊仇呢?一飧之惠必酬,睚眥之怨也必報,這是志士所不辭,勇士之所願。然而我君裏見將軍乃仁義之君,所以日前犬田小文吾攻克妙見島之營寨時,生擒了你的家臣彥別夜叉吾和一百數十名士兵,一個也沒殺,把他們裝上船流放到海中。因此我雖然很恨你,但怎忍心砍你的頭?待他日凱旋回安房時,定為你求請饒命。你還有什麽要說的麽?”憲重被這樣一責問,羞愧得無言以對,低頭坐在那裏,問了幾次才開口道:“榮枯寵辱已顛倒過來,現已做了階下囚,還有何言可講。今已知昨日之非,實追悔莫及。幸蒙留我頸上人頭,將永感德澤。”他稱謝不已。莊助聽了對滿呂再太郎道:“你帶領一百士兵將俘虜大石憲重帶去今井寨,暫且在那邊囚禁。天色已黑路上要多備火把。”又詳細吩咐了其他事情後,信重將憲重押下去,立即由一百士兵押著,急忙去今井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