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回 渥美浦便船送紀二六 管領邸禍鬼抑親兵衛(第4/5頁)

至文明十一年冬十一月,義尚十五歲時才算定局。自此義尚親自執政。義政住在東山的東求堂,沉湎於茶道,但他並未接受以前的教訓,玩弄古董,收集奇花異草,仿照北山的金閣,又造了處銀閣〔此時義政四十四歲〕 ,耗資甚夥,財力更感匱乏,無力獎賞有功之士,因此將刀劍定價,賜之以代替增祿之地,是以稱義政為東山將軍。他一生雖如此驕奢淫逸,但義尚將軍自幼便有賢良之名。自不待言習弓馬乃治家之本,而且嗜好文學,書法也學得不錯,是以讓小宿禰雅久為他講《論語》,並向小詢問書中之意。又讓蔔部美保為他講《日本紀》,有尚古之念。在他年僅十一歲那年的秋七月,請一條太閣(4) 為他撰寫了《樵談治要》以為執政之助,並時常舉辦詩歌會。據說在室町禦所的庭前他還屢次觀看射犬的射騎演習。世人無不認為此君如能長久治世,足利家一定會得到中興。但可惜他生長在亂世,雖有將軍之尊,但不能隨意為政。同時其父東山將軍,多年來奢侈耗費甚夥以及勝元、宗全等的兵亂達十一年之久,無論貴族還是武士之家都淪於衰落,京師已不像昔日之京師。從那時飯尾彥六左衛門的歌中,便可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其歌曰:

京師衰落汝知否?雲雀飛去淚沾襟。

因此連朝廷的用度都很匱乏,即使是攝政或大臣也無不甚為貧困。這時如有勤王的忠義之輩,多獻上錢財貢品,就都毫無例外地會得到賞賜。有所求者只要奏請就能得到恩準。代四郎詳細探得世間流傳的消息後回到浪速之濱,將此事小聲告知親兵衛和照文。親兵衛聽了半晌才開口道:“這麽說此事必成。可知如今在管領中哪位最有權勢?”代四郎聽了說:“政元是已故管領勝元之子,因有亡父之威福,是第一位權臣。人們都說有事如不求他則必然無成。還有山政長,他是勝元的女婿,從應仁以來的戰亂中得到勝元的很大幫助,才被補做管領。因此權威不如政元,只是同席列坐,無異於政元的門生。這樣說您就明白了。”親兵衛聽了點頭道:“那麽就快去京師吧。”於是將一千零十余兩白銀和當地的土產分裝七八個長箱子,讓二十來個民夫擔著。其他民夫和十個士兵與代四郎一同留在船上,看守剩下的許多貢金。

次日天沒亮,親兵衛同照文讓擔箱子的民夫走在前邊,他們各自帶領隨從去往京師。到了管領政元官邸後,親兵衛先向他家的權臣香西復六說明來意,同時呈上了義成主君的書信和禮單,計:白銀五百兩和數種土產。復六收了退下去稟報政元主公。稍過片刻,復六出來對親兵衛道:“某已將裏見將軍的書信和贈給我君左京兆〔指政元〕 的禮物呈上去。我家主公說他日定向將軍家稟奏,命令你等且回旅舍等待。不知住在哪個旅舍呀?”親兵衛聽了答道:“從安房由水路而來,船停在浪速海濱,所以尚未住旅舍。”復六聽了點頭道:“那麽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在如此這般的地方,有個好客店。如所帶的進貢財物甚多,就請拿著它行動可方便些。”他說罷遞過來個木牌。親兵衛和照文一同向他致謝告辭後,又立即去山政長邸,說明來意和所送東西都同前邊一樣。

於是親兵衛按照香西復六的指點,在三條一帶找到了旅店。次日清晨親兵衛讓兩三個隨從和民夫們回到浪速海濱的船上,將他的吩咐告知代四郎。代四郎很高興,立即進行準備。過了一天,於拂曉時把幾個貢品箱和絹以及土產等讓民夫們擔著去京師,有押船的雜役和十幾個士兵,再加上有管領的木牌,人們無不為他們讓路。這樣留在浪速船上的就只有兩三個奴仆和艄公與水手們了。姥雪代四郎抓緊趕路,在申時下刻天黑之前來到親兵衛所住的旅店。親兵衛和照文一同到門前去迎接,把貢品箱和其他東西都放在客房的上座,日夜小心看著,毫不疏忽。於是親兵衛又派代四郎去香西府,告訴他已按其指教在三條找到旅店,從浪速的船上把東西也拿來了,並贈他一包金銀以表謝意,向他懇切拜托說朝廷如有消息,則請趕快告知他們。

卻說管領左京大夫細川政元,次日去室町禦所上朝,對左衛門督畠山政長說:“裏見安房守義成的使者犬江親兵衛和蜑崎十一郎照文昨日從安房來到這裏,並帶來了呈給將軍的書信。”說著把信給他看了後,二人同去啟奏義尚公。義尚看過呈書,先征詢兩管領的意見。政元答道:“義成乃東隅之藩屏,不辭千裏前來進貢,獻厚禮,其忠信可嘉。所請之姓氏一事似乎可奏請天皇。”義尚點頭道:“那麽就將此事奏請東山將軍,聽候將軍的旨意。此事由左衛門督去辦吧。”政長領命退下去東山,向義政公啟奏了裏見所請之事。義政含笑看過呈書道:“兵亂之後財用不足,公家和武家(5) 都不如意,不料得到資助,豈有不答謝之禮?不管是否有此先例,都可以上奏。”他這樣地諄諄囑咐,政長便退出來向義尚公復命。義尚說:“那就無須再議是否上奏了。”於是便要將裏見義成奏請將其八個家臣犬某某等之氏,改賜金碗之事啟奏天皇。當朝的諸司百寮立即進行審議。有的說:“自古以來請求更氏者雖有禦批之例,但是他們乃裏見之陪臣,無須禦批。”也有的說:“他們雖是陪臣,但是據說他們是義成之父義實的外孫,定是有來歷的武士。如今朝廷用度匱乏,朝政衰微。如不準此事就須退還貢品,此事當須三思。”關白大臣聽了說:“時有盛衰,事有取舍。八犬士雖是陪臣,但並非他們所請,而是應其主裏見義成之請求,由幕府將軍啟奏天皇的。因此即使是禦批亦非將氏賜給陪臣,而是賜給義成,然後義成再授與八犬士,這是合乎禮制的,並非僭越之舉。”關白大臣這樣一說,眾議遂決,於是便啟奏天皇。天皇立即向義尚將軍降詔宣旨,書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