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〇回 裏見侯白濱葬旅櫬 大法師穗北盡客情(第2/5頁)

於是眾人又重新商量後,照文讓紀二六付了飯錢,大家起身穿好草鞋,走出飯館一裏來路有去武藏的便路。八犬士和代四郎帶了三個士兵將要分袂時,親兵衛、毛野與小文吾三人對、大和照文小聲說:“這條河的下遊與荒川匯合,其間有許多引水灌溉的小河,如見有浮屍,或許就是孝嗣、次團太和鯽三的屍體。庵主雖未同他們見過面,但他們那時穿的衣服犬江很清楚。”親兵衛立即便將那三人的面孔、年齡和衣服的顏色,詳細告訴他們。、大和照文點頭道:“明白了。告訴隨從讓他們也留點兒神。”他們這樣答應著,對犬士們同朋友的深厚情意非常欽佩。於是、大和照文帶領五名士兵和九個隨從,由關宿上岸路過上總去安房,並約好來迎接八犬士,然後便分別趕路。犬士和代四郎帶了三個士兵投奔穗北而去。

且說、大和照文主仆與犬士們告別,那天晚間在關宿的道場借宿,給二位國主寫了兩封奏書,稟告先君義烈院將軍的遺骨之事和與八犬們相遇,他們暫留穗北之事,當天晚間吩咐兩個士兵和紀二六道:“汝等今晚從這個渡口上船,趕快往稻村和瀧田兩城去稟報。海上如果順風,明天就一定能到達那裏。把一封奏書獻給瀧田將軍〔義實老侯爺〕 ,另一封交給稻村的四位家老。如果他們細問,就將遺骨和八犬士之事,根據汝等的所見所聞詳細稟報。”他詳細吩咐後,把奏書交給他們。紀二六等領命立即雇一艘快船去往安房,正趕上順風,次日就到了稻村城,遂將、大和照文的奏書呈給堀內貞行。正好四位家老都在朝,一同看過奏書後,非常高興。他們立即將稟報之事啟奏義成主君,義成聽了也十分高興,當即派荒川清澄帶著、大和照文的三個信使去瀧田城。義實主君也甚感驚奇,不住贊嘆、大所立的大功。有關迎接先君的遺骨和改葬之事,他吩咐依照稻村將軍〔義成主君〕 的旨意去做,由那邊安排,在一兩日內定要做好準備。

再說、大和照文主仆,派信使去安房的次日清晨,便離開關宿的道場,加速趕路,大約過了兩宿便來到上總路上,或許那裏已接到了稻村的命令,守城的頭領帶著士兵出來迎接,盛情款待。這樣、大和照文於第四天的巳時前後,來到上總和安房交界的市河坂時,遇到稻村和瀧田的兩位侯爺派堀內藏人帶領士卒和擡靈柩的雜役二三百人前來迎接遺骨。貞行立即請、大、照文暫且到附近的道場去會面。日前由、大和照文派去的兩個士兵和紀二六,昨天早晨回到上總路上,立即把四位家老的回函交給、大和照文,這時已在其隨從當中。於是貞行向、大和照文傳達了兩位侯爺的旨意,誇獎、大的大功。因長途勞累,讓他把骨灰罐裝在準備好的棺柩內,一同到白濱的延命寺。士兵便從那裏列隊走在、大和照文的前邊,貞行騎馬跟在後面。隊伍整齊地緩緩行進,所過之處,當地的男女老弱不少肩並肩地在各處叩拜迎接靈柩。那延命寺是最近根據義成主君的命令所建立的香花院。起初在義實主君當政時,於那平群的大山寺建造了先考妣的陵墓,同時五十子夫人的墳墓也在那附近,另外伏姬的靈牌也放在那座廟裏。然而大山寺原是不動明王的聖地。那裏的不動明王據說是日本武尊,在考古的記錄中有所記載,所以不便在那裏立墓碑。因此義實很後悔。義成生性孝順,認為老侯爺的後悔很有道理,便在白濱另建了一座寺,名叫無量山延命寺,從前年動工,去年落成,然而沒有找到有學識的高僧,所以迄今尚無首任住持。現在只有一個監寺和四五十名僧眾。因此兩位先人的陵墓和五十子夫人的墳墓還未從大山寺遷過去。可是不料這次又迎來了義烈院的遺骨,瀧田和稻村的二位侯爺悲喜交加,要隆重舉辦改葬儀式,便立即命人將靈柩擡入延命寺,以便在那裏安葬。同時把先人的陵墓和五十子夫人墓也遷到那裏去。因此便突然決定讓、大法師作為開山的鼻祖,擔任該寺的住持。貞行根據這個旨意便同著、大去了白濱。

閑話少敘,卻說白濱的無量山延命寺,這一日以國主的重臣杉倉木曾介氏元和東六郎辰相為首,外加帶兵的頭領與有司十數名,以及由瀧田的老侯爺派來的老臣、有司和近侍與東峰萌三、小水門目、船貝六郎等共三四十名,還有該寺監寺的老僧和各寺院的住持數十人,也來參加,有的在前門、有的在大殿、有的到山門去迎接靈柩。在門前有沙堆(1) ,並有許多三個一組的水桶,還有掛得高高的五六對提燈。從山門至大殿,拉起白麻布的帷幕,上邊染著中黑的家徽。甬路的兩旁有一百名擔任警戒的士兵,把裙褲的褲腳挽到膝蓋之上,手中拿著護身棍,戒備森嚴。門前也是一樣,其嚴肅整齊之狀是可想而知的。大殿內更是莊嚴肅穆,掛起的紫幕令人疑是紫雲,金色的佛像拈花微笑的容顏十分高貴。從蟠龍的屋頂垂下的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