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回 忠仆守喪樹靈佛 孝子離京傳法燈(第4/5頁)

再說經棱、素賴,僅免除了在監牢中受罪,被軟禁在其親族家中等待赦免之日;不料到了六月因患熱病,便一同做了黃泉之客。然而經棱、素賴和惴利各有總角的男兒,由其母親帶到外祖父家收養。三年後成朝召見經棱、素賴、惴利的三個兒子,賜與其父的領地之半,由他們各自繼承堅名、長城、根生野的家業。成朝如此賞罰嚴明,使諸臣畏服,從此不再出亂臣賊子;他重用忠臣賢才,因而使其領地得以長治久安,直至天正年間的晴朝之世,是眾所周知的大諸侯。

閑話休提,卻說逸匹寺的未得,在德用和堅削被驅逐的那一年,派僧使去京師,告知其故徒影西僧正,說:“德用和堅削因犯殺伐之罪已被驅逐,我寺因無人主持香火日衰。汝若不忘本,能有鴻雁北歸之意,則勿留戀僧綱要職,速來我寺繼承法燈,待一葦之急如天旱之盼甘霖。”影西得到消息,感動得落淚道:“倘若不拋棄顯職的權勢,應我師之招,則此世雖有牛車之榮(4) ,來世也必將入地獄。只好速去。”他先把僧使打發回了結城,向某院之法親王陳情,並托病一再辭職。法親王因感其想繼承佛門法統和孝順,遂從其所請,允許回下總。所以他於這年冬季回到了結城的逸匹寺,見到師父未得,彼此對再次相逢十分高興。未得便奏請國主任用影西做了逸匹寺的住持,自此遠近的良賤都十分景仰,廟宇之昌盛在鄰國無與倫比。另外因聽說那十尊石地藏和那路旁小廟的地藏菩薩有靈驗,所以參拜者每天絡繹不絕。兩處的香火錢每天都得用簸箕量。這些都作為逸匹寺的收入,已用之有余,但影西十分儉樸,常在教誨僧眾之暇,帶領四五名徒弟親自拄著錫杖去城邑或其近郊的村鎮化緣。大刹的住持親自出來向眾生化緣,無論賢愚都對他很尊敬,覺得布施少了不好看。這時前任住持未得圓寂,至其三周期時,逸匹寺所積之金,大約已有二三萬兩。影西曾有再興六道山能化院之志,為此而積之金,一向不作他用。如今經國主許可後大興土木重建能化院。成朝主君十分高興,便施舍數千金,幫助建造,同時對能化院按舊例捐獻領地。因此結城、武井、諸川的士農工商,不招自來,推車運土運料者,每日不知有幾百人。大約用了三年時間,七堂伽藍全都落成,壯麗輝煌,耀眼奪目。於是影西長老將那勝軍地藏菩薩從逸匹寺的寶庫中請出來,如從前一樣供奉在能化院的大雄寶殿。另外在大殿的西邊建造了地藏堂,把那十尊石地藏從逸匹寺移至那個殿堂。在左右川路旁的那座小廟也經過擴建,廉價購置了左邊莊客的田地,作為奠儀之費,由一個老僧在那裏看守。更何況能化院又建造了修行所,教育僧眾,把從前被德用攆出去的善良正派的僧人叫回來做僧仆,國主成朝表彰他的大功,把前權僧正影西稱作能化院中興之祖,同時兼任逸匹寺住持。逸匹寺原是能化院教主寺的所屬寺院,自總寺院荒廢以來,其所屬寺院則多隸屬逸匹寺,這次則又都改屬能化院。影西既已大功告成,在佛事之暇,想去安房參見裏見將軍,便奏請國主。成朝聽了很高興,說:“我也趁此機會,與安房恢復舊交吧。”於是派小山朝重和影西長老為使者,帶了各種禮物去安房。

且說影西長老同朝重帶領許多隨從來到稻村城,跟著八位犬士去參見義成,同時與、大、照文、代四郎等也見了面,在兩國國主重訂新約修復舊好之際,義成主君對影西的孝順和因其父凈西的孤忠,改葬了先祖父義烈院的骨灰深表謝意,每日設宴款待。影西在逗留期間因是出家人被允許去參拜了大山寺的不動明王、洲崎的巖窟、那古和富山的兩處觀音、伏姬的靈跡、義烈院季基將軍的陵墓。在要回國的前一天,義成主君賜給影西、朝重不少東西,又派、大法師和犬江親兵衛與蜑崎照文為答謝使,帶了不少本國特產和給三處地藏菩薩的布施,讓許多民夫擡著,與影西和朝重一同去結城,對兩國修好簽約進行回訪。成朝主君非常喜悅,對、大、親兵衛、照文等用山珍海味予以款待,同時賞賜許多禮物回了安房。從此之後,裏見和結城兩家長期成為唇齒相依之國,互不侵犯。在此期間,親兵衛、、大和照文一同參拜了那路旁小廟的石地藏、季基主君的鎧甲冢、凈西法師墓,歸途又到能化院參拜了那十尊地藏菩薩;另外在向大雄寶殿的勝軍地藏菩薩進香時,仔細瞻仰了那尊主佛。它很像以前在諸川對岸忠告、大法師和代四郎與照文主仆有難的那個和尚的面孔,親兵衛十分驚訝又仔細觀看,記得那個和尚的前額稍偏左一點兒有塊很大的黑痣,而這尊主佛的地藏星也是在前額的中央偏左一點兒。因此他這才領悟到:“原來那時忠告的和尚,竟是這尊佛的化身。”他深受感動,悄悄對照文耳語,照文也想起來,說:“我以前做進香使時,去尋找、大庵,為我帶路的那位和尚也很像這尊佛。這兩次恐怕都是這尊佛顯聖保佑,迄今已過十余年才明白過來。”、大聽了感到人的領悟有早有晚,而佛的恩惠卻從一開始就無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