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回 小乘樓一仆謁故主 、大庵十僧助法筵(第4/5頁)

這時信乃、道節、莊助、毛野、大角、現八和小文吾等七位犬士一同回來了。他們慢慢登上樓梯一同落座時,道節一眼看到了與四郎,說:“與四郎!你一向可好?歡迎你,幾時來的?”他說著向照文施禮,與信乃等一同坐下。其他犬士信乃、莊助、現八和小文吾,從前在荒芽山和與四郎認識。尚未見過面的毛野和大角,聽說他是姥雪,便說:“這真是稀客。”眾人或道再會之情,或致初次見面的寒暄。與四郎只是在叩頭回禮,不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照文見狀先對道節說:“與四郎是同我一起從水路出發的,也因遇到風浪受阻,去到市河見了依介夫婦,得知親兵衛的去向便急忙往這裏趕來,被我看見將他召喚進來,對他說我與犬士們都住在這個旅店裏,同時把親兵衛之事也對他講了。”道節和其他犬士們都對今天的幸會甚感欣慰。與四郎登時擡起頭來,先恭敬地對道節說:“很久未能拜見尊顏,對您的安然無恙,小可十分高興。這種心情,是三言兩語難以盡述的。小可和音音以及兩個媳婦得以重生之事,已由蜑崎大人告知,就不再多說了。這都是由於伏姬神女的冥助,才有此再生之幸。最使小可感到不安的是,自從出了富山便先於主人參見了國主父子並蒙受到恩典和扶養,這次還讓小可與蜑崎大人一同召請犬士們。擔當如此重任,雖有如俗語所說瘦馬馱重擔,實難勝任,但君命難違,只好承擔。從與犬江少爺出山之日,小可就將這微不足道的名字世四郎的‘世’字改作‘與’。這都是主君的用心,將您的名字忠與的“與”字賜給小可,因此作為您的代理已早在安房了。將世四郎改作與四郎,接受了您名字中的一個字,是表示愚仆沒有忘舊的本性。請恕罪。”道節聽了感嘆道:“你的忠義之心甚是可貴。我名字中的一個字就滿足你的願望。這且不說,同樣地如將與四郎的‘與’字改作‘代’字(1) ,則有代替我之意了。但‘與’字是恩賜的,不能去掉,從今日起就叫姥雪代四郎與保吧。‘保’與平的‘’是同音,同有不忘舊之意,以便使後世之識者知道你不忘舊的誠心。雖然這麽說,但今後我和您同侍裏見將軍,便是同事了。何況聽說您是召請我們八個人的副使,雖本應坐在上座,但主君的旨意和手諭已由蜑崎大人傳達接受過了,所以現在就無須論坐席的高低了。請蜑崎大人歸國後,將此意向兩位國主多多美言為盼。”與四郎聽了非常高興,他對這樣的榮譽又感激得熱淚橫流。照文聽後,說:“道節兄說得甚是,我一定遵命。”他一口答應,六位犬士也對道節的果斷和意見予以肯定。從此以後與四郎的名字雖改作姥雪代四郎與保,但他對道節仍不失主仆之禮,對親兵衛和其他犬士也更加敬重。

這時小文吾對代四郎進行慰問後,說了在荒芽山未追上曳手和單節時的情況,同時對親兵衛和代四郎一家在富山六年得到神女的保佑之事,也將他所聽到的做了些補充。莊助等也對次團太和孝嗣之事舊話重提。談興方濃,信乃加以攔阻,然後與道節一同告訴照文說:“我們昨天又去、大庵,在庵主修行之余稍事交談,聽到一件奇怪的事情。您也知道、大法師在這次法會不找其他施主,也不想告訴當地的寺院,借教團的幫助,只是一人獨坐念佛誦經,別無他事。可是昨天黃昏時候去了一位年約三十歲的法師,帶了八九個徒弟,對、大法師說:‘貧僧是這結城某院的住持。聽說庵主為昔日結城之役城陷時陣亡的將士和數萬兵卒的英靈祈禱冥福,從今春已連續念了數十天的佛,在本月十六日英靈升天之日,舉辦功德圓滿的法會。貧僧雖道薄學淺,聽到這個消息也高興得數夜難寐。為協助高僧舉辦法會,想聊抒愚見。法會的那日石塔婆(2) 準備好了嗎?如尚未準備,在這庵西有塊合適的巨石。從前這裏有條小河,那塊巨石是村民架石橋用的,現埋在土中。那是沒主的石頭,可用來做石塔婆。同貧僧一起來的徒弟中,有的原來是石匠,可讓他們去做。’他很親切地說明來意,便去那埋石頭的地方,用帶去的鋤鍬,掘了三尺來深,果然在土中有塊長八九尺的青石和兩三塊五六尺見方的石頭。徒弟們將它掘出來,用水沖洗一下,連夜動手將它做了石塔婆。到次日早晨連文字都刻好了,請庵主指點在樹叢間立起了那個石塔婆。其刻工之精細,竟在一夜間完成,實令人驚異。庵主既吃驚又感激,謝過眾僧,想請他們吃茶,可是他們茶也沒喝便急忙告別,說舉行法會時再來,便匆忙回去了。、大法師向我等說了這件奇事後,我們一看那所立的石塔婆,確非凡人之作,心想一定是神仙化身做的。因此我們商議,這次帶來的兩位國主布施的東西,因為路遠是以錢折算的。庵主素無私欲,不要那些東西。因此可將其中的一半布施給那座寺院裏的十個徒弟,用另外的一半兌換些米和零錢,進行施舍,可成為施主的功德。我們將此意告知庵主征詢他的意見,、大法師很高興,說此議甚好,吩咐我們趕快同蜑崎大人商量一下。因已沒有幾天了,我們回來便到米店和錢莊,已經同商人約好,他們一會兒就來。請您考慮此議如何?”照文聽了深表贊同。然後他說:“日前我們去、大庵時,有個奇怪的和尚為我等做向導,是否就是那個人呢?很令人納悶。”代四郎聽了也覺得奇怪。在等待商人們到來之際,那日的夜幕已經降臨,綢緞莊送來了昨天七犬士訂做的禮服。接著米店和錢莊根據犬士的吩咐,由掌櫃的各帶一名小廝打著燈籠也來了。照文又同七犬士商議,將布施所折算的一百兩黃金分作兩份,五十兩布施給幫助舉辦法會的那些和尚們,剩下的五十兩,以三十兩換施舍的米,二十兩兌成零錢。“把米和錢,明日辰時送到、大庵。”照文把草庵的地址詳細告訴了兩家的老板。老板們聽清了,接過金子,開了收據,一同回去了。當下照文又同犬士們商議:施舍的東西雖然準備好了,但不趕快向四處打個招呼,恐怕沒有去參拜的乞丐。人多好辦事,不大工夫寫好了通知施舍的一百多張傳單,照文吩咐士兵在這天晚上把這些傳單貼在路旁的樹幹上,或大街小巷的門柱上。另外讓店家多做點明天中午的幹糧。明天早晨,再買燒香時用的席子,一切準備就緒,天就亮了。照文和犬士們一同沐浴、梳頭,用過早飯後,主仆二十多人離開旅店去、大庵。畢竟金碗、大法師二十多年的宿願能否實現,如何祈禱亡靈大誦經、舉辦結願的法會,欲知詳情,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