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 京鐮倉二犬士憶念四友 下野州平翁細話赤巖(第3/6頁)

平聽到他如此奚落,睜大眼睛看著他說:“客官您是外鄉人,不知究竟便恣意懷疑,似乎有點兒糊塗。為了使您明白,就告訴您吧。話可能長一些,請您仔細聽著。那個赤巖庚申山在下野州的安蘇郡。距二荒山以西五十余裏,距這裏有四十裏路。從此處網苧裏走二裏多路,便是上坡的山路。再往上登四裏多路至山頂,下山有二裏多路。從這裏到銀山的七八裏路之間是沼澤地,路很難走。再往上登大約二十多裏路,到達庚申山的第一座石門,當地稱之為庚申山狹巖洞,是自然造化的石門。其寬度方圓大約十間,從那裏進去,大約三十多米,左右立著兩塊巨石,各高五六丈,其狀如哼哈二將〔即所謂手執金剛的守護神,左輔叫密跡金剛,右弼喚那羅延。見於《正法念經》和《釋門正統》等〕 ,具有巧奪天工之妙,似乎用鑿子鏤的。從那兒往裏邊去,無人不怕,幾乎沒人敢去。附近的中居和松原村之間,有個地方叫赤巖,那裏有個叫赤巖一角武遠的鄉間武士。此人十分驍勇,武藝高強,遠近馳名。一日告其門人說:‘聽說赤巖庚申山在神代時,有稚日靈尊、素盞鳴尊、猿田日子這三位大神,共同商議登上這座山,鑿石造室,架橋鋪路,曾在此住過。數萬年之後,我朝的第四十八代女皇稱德天皇的神護景雲元年,釋勝道據其志願,開辟下野州的二荒山回來,登上庚申山,親自參拜了那三位大神。世間雖然這樣傳說,現今已過了七百一十多年,無人鉆過狹巖洞,到山中的那個神秘地方看過。我身為本國的鄉間武士,住得這麽近,連高山的深處都沒看過,無異於一般莊客,好像我是聞風喪膽之輩。我想明天一早登山揭開這個數百年的蒙昧之謎。你們也一定要一齊去。’眾人聽了都嚇得目瞪口呆,異口同聲地勸阻道:‘憑先生您的武藝和威力,想這樣做是有道理的。但聽老人們傳說,那裏的山路險峻,在山溪上架起的天然石橋,笞深橋滑,非常不好過。另外在那個山中有妖怪,有人說是經歷了數百年的野貓,猶如猛虎,變幻莫測。如有人誤入山中,會被它立即咬死吃掉。這些事情先生您可能也聽說過。您雖然毫不懼怕,但書上不是說,君子不入危邦,孝子不立危墻之下嗎?豈止是孝子思親,親為其子而不自危,也是慈愛。願您三思,放棄這個打算。’赤巖聽了呵呵冷笑道:‘原來你們都膽怯。凡是深山大澤怎能沒有鬼魅妖怪?我們學武術是為了什麽?昔日平維茂不是在戶隱山鏟除惡鬼,源賴光也在大江山蕩平了妖賊嗎?武士如果懼怕魑魅妖怪,那武藝豈不就白學啦?莫如丟下刀槍,去務農經商維持生計。這樣說並非我自恃武藝高強,膂力過人,便不納忠言,而是我以赤巖為姓,而沒登過同名的靈山,好似虛有其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害怕,就不讓你們去。明天你們看家,隨便聊天等著我。’弟子們被他的氣勢壓倒,再無人敢言。其中有四個是他的高徒,受他誇口的鼓舞,大概感到不去是可恥的,便趨膝向前道:‘先生之所言真是卓識高見,某等如夢初醒,心悅誠服。不管他人如何,某等願隨先生前往。請先生海涵。’一角聽了十分高興地說:‘汝等說得很好。說明你們學有所獲,頗有前途。那麽就趕快回去,做好明天進山的準備。’對那四個人自不待言,對其他準備看家的也說好明天上山,於是大家便一哄而散各自回家。

“再說赤巖一角,他前後有三位正室。第一位正室名喚正香,是為眾人所稱贊的賢妻,善於修內憫奴,素信神佛。丈夫有錯,她諷諫而不悖其意,生一子喚角太郎。可惜正香太太,在其子僅四歲那年春天便去世了。於是又在當年夏天娶了個繼室名喚窗井,據說也是位美人。然其心地不如前妻。過門那年的初冬時候,丈夫想登自古以來就人所共懼的庚申山而未加勸阻,相信他有武藝,便讓丈夫前去,後來十分懊悔。

“閑話休提,卻說赤巖次日天尚未明,便同四個高徒身著行裝,手中各自帶著弓箭,讓隨從背著午間的飯盒,去登庚申山。那天是十月初三,天氣晴朗,氣候溫暖,世人稱之為十月小陽春天氣。山麓的野草雖已枯黃,但孤花盛開。耳邊聽著百鳥悅耳的叫聲,鉆過狹巖洞在二王石和台石上四處眺望,從這裏可將一山之美景盡收眼底,無不感到驚奇。從此往下去,雖僅三四米,巖石險阻,叫做鬼髯礱。再往下走二百多米,對面的溪澗上有座石橋,長約一丈三尺,寬五六尺。他們走過這座巧奪天工的石橋,前面有座天然石門,這大概是第一道正門。由此往東,眼前有兩個石洞,高約十二三丈,中間的洞孔直徑約一丈二三,長各約九尺許,從整體來看宛如古琴的弦柱。從這裏再往前走二百多米,左邊的幽谷聳立著一個高約數十丈的巨石,如高塔,如望樓,頂上樹叢茂密,無不稱奇。再往下走二百多米裏面有一瀑布,寬約五六尺,高不可測,與二荒山的瀑布相似,但更為奇妙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