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第2/3頁)

“哦,那可真是值得期待呢。”

年輕人再一次若有所思地望向了他,“對了,您肯定聽說過您的一位現在還健在的同胞,我敢打賭——列奧納多·達·芬奇先生,您聽說過嗎?”

“這名字可是讓我記起了很多事情呢。”

“就在幾年之前,我們的蘇丹曾要求達·芬奇先生為他建造一座橫跨海角的大橋呢!”

埃齊奧不禁笑了出來,這件事情達·芬奇以前確實跟他提起過,他幾乎立刻就能想象出他的摯友會多麽熱情地投入到這項工作當中。“那麽這之後怎樣了呢?我可沒看到什麽橋啊。”

年輕人攤了攤手,“設計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的想法太誇張了,蘇丹最後否決了它。”

“懷才不遇啊!”埃齊奧嘆了口氣。其實這句話有一半是對他自己說的。此後,他指著另一座塔樓,“那是一座燈塔嗎?”

年輕人隨著他的指向看了過去,那是在船尾處的一座小島。“是的,但它很古老了,大概有十一個世紀了吧。它叫做‘奇茲·奎蕾西’——呃,您的土耳其語怎麽樣?”

“很差勁。”

“那還是讓我來翻譯下好了。您可以稱它為‘少女塔’。據傳蘇丹的一位公主在這裏被蛇咬死了,所以我們就叫它這個名字了。”

“那位公主為什麽會住在燈塔裏呢?”

年輕人笑了笑,“據說是為了躲避毒蛇,”他繼續做著導遊,“您看,那裏便是瓦倫斯引水渠了,看到那座雙層拱橋了麽?那是羅馬人建造的,我小時候很喜歡爬到上面去呢。”

“那你爬得不錯嘛。”

“您一定也會喜歡爬上去的!”

埃齊奧笑了起來,“嘛,誰知道呢?”

年輕人張開嘴想說什麽,但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他有些親切地看著埃齊奧,而埃齊奧很清楚他在想些什麽:呵,想逃脫歲月束縛的老人家啊。

“你的家在哪裏?”埃齊奧開口了。

年輕人有點不屑回答,“哦……聖城。對了,我是說是我們的聖城,麥加和麥地那,每個虔誠的穆斯林一生中都必須要拜訪一次的地方。”

“這麽說,你很早就完成了朝聖咯?”

“當然可以這麽說。”

此後他們兩個再也沒說什麽,默默地看著船駛進了金角灣。“歐洲的城市可沒有這樣的輪廓。”埃齊奧感慨著。

“是啊,但是這裏還是歐洲的土地,”年輕人指著博斯普魯斯海峽對面插了一句,“那邊才是亞洲呢。”

“是呢,有些邊境線即使是奧斯曼帝國也無法改變。”

“那可不多見。”年輕人立刻回敬了一句。埃齊奧感到自己觸動了這個“小愛國者”的神經,於是他們決定換個話題:“對了,你說你是佛羅倫薩人?但是你的衣服不像是那裏的樣子啊,並且……恕我直言,你看起來已經穿著它們很久了,難不成您經歷了很漫長的旅行嗎?”

“是啊,很久。我十二個月之前從羅馬動身,去尋找……某種靈感。而找著找著……我就來到了這裏。”

年輕人盯著埃齊奧手上的那本書,但他什麽都沒說。埃齊奧並不想說出自己的真實目的,於是他繼續欣賞起了城墻上的景致。港口中停泊著世界各國的各種船只,他們的帆船慢慢地駛了過去。

“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父親就跟我講過很多關於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埃齊奧還是開了口。“那件事情就發生在我出生的六年以前。”

年輕人很小心地把他的星盤放進了肩上的背包裏,“我們管這座城市叫做‘科斯坦提尼耶’(伊斯坦布爾的古稱)。”

“這不都是一個意思嘛?”

“因為現在我們是這裏的主人。不過你說的也沒錯,管它是什麽科斯坦提尼耶、拜占庭、新騾馬還是什麽老騾子的,區區名字又能區別出什麽呢?據說穆罕默德還想把這裏改名成‘伊斯坦薄爾’,這意思是伊斯蘭教的興盛之地。不過這只是個傳說,但還真有人已經用起了這個名字。當然,稍微受過教育的都清楚正確的寫法應該是‘伊斯坦布爾’才對,”年輕人頓了頓,“那麽,您的父親講的又是個什麽故事呢?勇敢的基督徒被邪惡的土耳其人打敗了,是吧?”

“不,他可不是這麽講的。”

年輕人嘆了口氣。“我還以為,所有講故事的人都會按自己的喜好來為故事添油加醋呢。”

埃齊奧直了直身子——這趟旅行讓他身上的大部分肌肉都得到了恢復,但有那麽一側還是有些疼。“你說得沒錯。”他安慰了年輕人一下。

而年輕人則善意地回報了一個得體的微笑。“是啊!我很高興,科斯坦提尼耶願意接納任何人,無論人種與信仰!就算是以前的那些拜占庭遺民,我們也一律接納。至於像我這樣的學生,還有像你這樣的旅行者,那就更不用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