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吉祥之兆(第2/5頁)

常山公主如何不知兒子的心意,何況對連蟬非常喜愛,於是在兒子面前將此事應承下來,苦思良久,心中早有計較。

常山公主駙馬亡於秋末,於城郊大慈恩寺中列有牌位,早晚有僧人誦經供奉,每逢駙馬祭日,常山都會攜子女前往拜祭,盤桓寺中半月。以往常山都未強求連蟬同行,這次卻以病痛孤寂為由要連蟬陪伴遣懷。

連蟬素來對姨母甚是尊重,不好拒絕,欣然同往。因隨行大多是常山公主府中女眷,雲亂雖知連蟬要離開幾日,也不好跟去,唯有暫別連蟬,強忍相思。

常山公主一行人在大慈恩寺一住就是大半月,若是往年早已回府,偏偏這一年眼看冬至將近,依然沒有離去之意。

連蟬心中思念雲亂,卻無法抽身,只得每日裏陪伴常山公主賞花讀經對弈。竇鼎雖有公職在身,也時常抽時間來大慈恩寺小聚,對連蟬獻足了殷勤。

冬至乃是祭天祭祖之日,每年玄宗都會依例去近郊祭天,一路鳳輦華蓋相應,侍衛官宦妃嬪宮娥簇擁,隊伍延綿數十裏。雲亂得蒙聖寵,也在官員之列,旁證大唐天威浩蕩。

祭天完畢,果然天降瑞雪,吉祥之兆。

玄宗每年冬至祭天後都會尋近郊名勝遊覽一番,此番更得貴妃楊玉環提議,擺駕大慈恩寺。

其實聖駕蒞臨大慈恩寺並非意外,常山公主常在宮中行走,自然知道玄宗最為寵幸貴妃楊玉環,事先奉上奇珍異寶,婉言相求。貴妃也是個伶俐人兒,何況現在三千寵愛集於一身,她提議要去大慈恩寺,玄宗自然言聽計從。

一行人到了大慈恩寺,寺內的僧人紛紛前往迎接,常山對於玄宗到來一點也不意外,攜竇鼎、連蟬一同前去接駕。

玄宗見常山公主也在,心想多日未見,正好閑話家常,於是吩咐眾臣在寺外等候,只攜了妃嬪皇子皇孫入內。雲亂雖想見連蟬,也只好在外等候,不敢唐突天威。

皇族宗親跟隨玄宗入大殿禮佛,再登大雁塔遊覽遠眺,而後被迎至花廳奉茶。

常山有意在玄宗面前提點竇鼎,提議由竇鼎在廳外做劍器之舞為娛,玄宗見外孫生得英武挺拔,心中歡喜,欣然應允。

貴妃與常山交換了一下眼色,心照不宣,提到有舞無樂,總覺有些遺憾。於是常山上前力薦連蟬,以琵琶伴奏。

玄宗擅長音律,眾多樂器中最愛琵琶羯鼓,此時身處佛門清幽地,羯鼓奏來頗煞風景,於是吩咐左近取來平日所用的紫檀琵琶。

連蟬頗為惶恐,手抱琵琶叩拜玄宗,移步廳外,拂弦三聲,只覺手中琵琶音色絕佳,果然是難尋的極品。隨後弦樂叮咚,或急或慢,萬種變化皆在那雙纖纖素手。

聞得琵琶聲,竇鼎拔劍起舞,漫天飛雪之中往來翩飛,連綿不斷,如長虹遊龍,首尾相繼,又如行雲流水……

聖前獻技,竇鼎自然是鉚足了精神,姿勢優美雄健。

隨著連蟬琵琶聲由急漸緩,竇鼎收劍於身後,結束了這場精彩至極的劍舞。

一曲終了,連蟬起身與竇鼎一起叩拜聖鑒,飄搖細雪中男的豐神俊朗,女的溫婉秀麗,恍若一對璧人。

玄宗龍顏大悅,對連蟬更是贊賞,一問才知是已故唐昌公主之女,思及亡女,心中更是憐惜,見連蟬年已十七還是閨中裝扮,就尋思要為她覓一好夫婿作為補償。

一邊貴妃見得這個契機,哪裏會放過,嬌聲言道:“皇上不見這眼前就是一段金玉良緣,卻還到哪裏找去?”

皇族眾人都覺連蟬與竇鼎甚是相配,又見貴妃開口做媒,焉有反對之理,紛紛贊好。

玄宗也覺兩人般配,都是自家血脈,親上加親更是美事一樁,未等連蟬開口已傳旨賜婚,只待連蟬守孝期滿就大肆操辦此事。

連蟬立在當地,有苦難言,想要反對,但天威難犯,如何說的一個“不”字?垂首而立,點點珠淚全都咽進了肚子裏。

常山公主與竇鼎心願得償,自然歡喜,拉了連蟬叩謝皇恩,全然沒看到連蟬低垂的臉上盡是悲切之情。

眾人各自回宮,常山公主也打道回府,雲亂於寺廟外匆匆見得連蟬跟隨常山公主登上馬車,只覺得連蟬臉色慘白,素如縞灰,心頭更是不安,卻不明就裏。而官員隊伍業已起步,跟隨聖駕回宮,唯有亦步亦趨……

自此之後,雲亂再沒見過連蟬,每次去常山公主府邸拜會,都被家奴以抱恙搪塞,偶爾見得竇鼎,竇鼎一副躊躇滿志之態,言語之間處處透著優越之感。

不久便是年關,懷仁可汗派遣的求親使節也已經到了長安。

雲亂著人安置隨隊而來的彩禮,更向大唐天子求見。

玄宗寵幸貴妃,疏於朝政,見得回紇使臣的拜帖,恍然想起許久沒見過回紇王弟雲亂,於是欣然在宮中梨園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