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淘齋(第2/5頁)

少年也不隱瞞:“正是,只當給您在路上湊個趣。不過故事雖然瞎編,窮命卻是真的,所以巴望著能借您的寶貝過過手,沾點瑞氣,賺點跑腿的銀錢。”

客人又是一陣大笑,覺得這人拉生意的手段實在有趣,問他姓名。少年坦然道:“我無姓無號,您就叫我建文吧。”

船主連連贊嘆,說年輕人裏有你這麽聰明的,可不多,問是否願意跟他上船?少年微笑著婉拒,船主也不勉強,感慨說這年頭風浪險惡,海盜橫行,行船實在是個苦差事,確實還是在港口穩妥。

這個叫建文的少年很會聊天,既不讓人覺得喧賓奪主,也不至於木訥呆板。邊走邊聊,兩個人很快熟絡起來。少年似是無意問起北方情況,船主道:“前兩年中原不太平靜,咱大明皇帝莫名其妙死在了海外,各地都有亂象。不過自從原本監國的燕王登基之後,局勢比從前強多啦,商路這才重新走通。”

說到這裏,船主換了個口氣:“要說這位燕王,可比先帝爺好多了。先帝爺在位時,也不知為什麽,對出巡海上那麽熱心,三天兩頭帶著大艦隊出海,威風是威風,可船一動,銀錢跟水淌似地花。這些錢哪來的,不就從我們這些老百姓身上榨麽?”

船主自顧抱怨著,沒注意前頭少年的腳步慢了幾分,回話速度也不似剛才那麽快了。過了好一陣,建文才開口道:“我記得先帝爺不是有個太子,還沒找到嗎?”

“聽說他也是同時在海上失蹤,原來朝廷還在各地港口貼告示,還能看見錦衣衛大張旗鼓要找。後來時間一長,錦衣衛也懈怠了,估計不了了之了吧。”

建文的兩側肩膀微微下沉,似乎松了一口氣。

船主大概覺得總說朝廷不太合適,於是又換了一個話題:“對了,還有一件趣事,不妨說與你知。這次隨我的船來的,還有一個遼東的蠻子。這蠻子膀大腰圓,來自草原上的一個大部。他花了大價錢,讓我帶他來泉州——你猜他來這裏是要幹什麽?”

“賣馬?買兵器?” 建文搖搖頭,面露好奇。

船主道:“他想學操船之術,好回去組建蒙古水師。” 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建文愕然,草原上雖也有河流,可跟海航相比完全不是一碼事。一個草原蠻子學操船也就罷了,居然還打算在蒙古組建水師?這簡直和在海上訓練騎兵一樣可笑。

船主道:“他的祖上,好像是元代一個什麽管航海的官,叫啥科爾沁水師提督——這官名聽著都可笑,嘖嘖——後來蒙古人退回草原,這官銜倒是一代代傳下來了。那蠻子腦筋有點問題,覺得既然繼承了這官位,就得有水師才成,專門跑到遼東來,找到我的船,讓我帶他出海尋師傅。”

“海上針路和操船之術,都是諸家海狗看家的技藝,自家人都不輕傳,怎麽會給一個蠻子?”

“所以說呀,不過他給的路費倒不少,我就順便帶他來泉州。至於他跟誰學、怎麽回去,那就跟我沒關系了。哦,你應該看見過,剛才船一停,那個趴在船頭嗷嗷直吐的大個子就是。”

一個蒙古蠻子,還暈船,這還想當水師提督?建文聽到這裏,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兩個人聊著聊著,便來到泉州鎮上。

泉州分為三個區:港口這裏,主要是船舶停泊、貨物堆積、工坊等一切與航海有關的設施;泉州城內則是官府公廨、市舶司、寺廟、府學等公共機構。在兩者之間,則是泉州鎮——這裏沒有城中規矩限制那麽多,又不似港口那麽雜亂,聚集了各種規模的酒家、客棧、青樓、賭坊以及數不清的店鋪,燈紅酒綠,夜裏亮起無數燈籠。在海上苦了幾個月的水手,只要一下船,立刻會跑到鎮上來,想要什麽樣的享受都有。所以這裏人聲鼎沸,極為繁華,號稱全年無休。

這海淘齋,正坐落泉州鎮最熱鬧的大街旁邊,乃是一座古香古色的樸素小樓。建文掀開簾子走進去,喊了一聲,一位戴著玳瑁眼鏡的花白老者便迎了出來,自稱齋主。

少年轉身出去。船主與老者攀談了幾句,各自落座,便從懷裏拿出幾件奇物,有海上的,也有陸上的。齋主一一看過去,一一說出來歷與估價,他的眼光老到,言之有據,船主聽得十分信服。只是到了最後一件,齋主拿起來端詳片刻,略有遲疑。

這是一枚蓮花狀的黃金鏤空香囊,中心香架被一圈鏤空花紋的黃金罩子給裹住,外面還圍了一圈蓮花瓣。用手一碰,那蓮花瓣還會動,似乎裏面暗藏機關。但到底這機關是做什麽用的,船主從齋主的表情能看出來,他也不清楚。

“看這蓮花瓣的精細程度,怕是宮裏流出來的吧?” 齋主擡起頭。

船主面色一僵,點頭稱是。前幾年天子意外死在海上,宮裏著實亂了一陣,流傳出了不少寶貝,這就是其中一件。朝廷雖沒有追回的意思,可拿到市面上交易畢竟犯忌諱。船主之所以窩到泉州才請人品鑒,也是在北方不方便露白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