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第3/3頁)

* * *

他的狗可以在西斯公園永遠遛下去,但莫裏森覺得累極了,而且此時開始下起毛毛雨。他走回了一片綠色的世界。他想,這是一片舒適的綠色世界,其實他心裏明白,事實並非如此。他的腦袋就像是一只從樓梯上滾落的文件櫃,裏面所有的信息一片混亂,毫無秩序。

* * *

他們在苦殤路找到了他的妻子。是的,她裹了條床單,但是看起來神智正常,並沒有發瘋。她很平靜,雖然有些嚇人。

“一切皆是愛,”她正在對周圍的人說,“萬物皆為耶路撒冷。上帝是愛。耶路撒冷是愛。”

一名遊客拍了張照片,但當地人都無視她。莫裏森將手搭在她的手臂上。“來,親愛的,”他說,“我們回家吧。”

她的視線穿過了他。他不知道她在望著什麽。她說:“我們已經回家了。在這裏,世界的障壁很薄。我們可以聽到神在呼喚我們,他的聲音穿過障壁。聽吧。你可以聽到他。聽!”

莫裏森和導遊帶她回旅店,德洛莉絲沒有掙紮,甚至都沒有反抗。她看起來並不像一名先知,更像是一名年近四十、除了床單之外什麽也沒披的女人。莫裏森懷疑他們的導遊會被逗笑,但導遊眼中只有關切的神色。

他們從耶路撒冷開車到特拉維夫,在睡了將近二十四小時之後,就在旅館前的沙灘上,德洛莉絲終於回過神來,只是頭腦有點混亂,幾乎不記得前一天發生了什麽事。他想和她談談自己看到的東西,談談她說的那些話,但發現這些事令她心煩意亂後,就住嘴了。他們裝作一切都沒有發生,再也沒有提起過這件事。

有時候他想知道,那一天,當她聽到上帝的聲音穿過金色的石頭時,她的腦子裏到底在想什麽。但說實話,他也並不是真想了解。還是不知道的好。

這是種當地特有的精神疾病,一旦你把那人帶離耶路撒冷……他知道,但正如這些天他想過數百次的那樣,他想知道這句話究竟是不是真的。

他很高興他們又回到了英格蘭,回到了家,在這裏,沒有太多的時間碾壓你,令你窒息,令你變為塵埃。

* * *

莫裏森在細雨中走回林蔭道,經過一株株樹木、一座座狹窄的院落、一片片太陽花和一塊塊綠色怡人的草地,感到有點冷。

他知道在他轉過那個拐角,看到洞開的前門在風中砰然作響前,她就會離開。

他會跟著她。然後,他幾乎算是有些愉快地想,他會找到她。

這一次,他會聽她說話。

[1]《耶路撒冷》1820年。

[2]漢普斯特•西斯公園位於倫敦北部。

[3]蓄水池(Cistern),即前文莫裏森想不起來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