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圖鑒(第2/3頁)

奇奇摩的原型應是斯拉夫神話中的奇奇摩拉(Kikimora|Kики́мора),而奇奇摩拉的詞源應是烏德穆爾特語kikka-murt和芬蘭語Kikke Mörkö,原意為“做袋子的人”。奇奇摩拉是家養的女性神祇,職能類似中國民間神話中的灶神,通常躲在地下貯藏室或爐灶後,時常發出老鼠般的吱吱聲。當家庭生活井然有序時,奇奇摩拉會看護圈養的雞,並做些家務勞動;家庭生活雜亂無章時,她會吹口哨、打破碗碟、在夜裏發出怪聲。奇奇摩拉分為來自森林和沼澤的兩種,這可能便是小說中奇奇摩棲息地的靈感來源。盡管傳說中其外形似鳥類,有麻雀的爪子,但俄羅斯生物學家基裏爾·葉思科夫曾以“奇奇摩拉”命名過一種發現於1988年的蜘蛛的子屬,可能是因蜘蛛織網的習性與該詞原意“做袋子的人”較為契合,這也很可能是小說中奇奇摩外形的靈感來源。

烏奇翁

英文:Urcheon|波蘭文:Jeẑ

全稱伊倫瓦爾德的烏奇翁(Urcheon of Erlenwald|Jeẑ Erlenwaldu)。當然,這是個化名,而他自稱真名多尼(Duny)。他在小說中第一次出場是在辛特拉王後卡蘭瑟的宴會上,當時他披掛全副盔甲,宣稱出於某些原因在午夜前無法露出真容。他還聲稱,十五年前辛特拉國王羅格納仍在世時,在一次狩獵中跌落峽谷,被他所救,因此許諾賜予他任何他想要的獎賞。烏奇翁提出要“一件在他毫不知情且出乎意料的情況下留在家中的東西”,國王應允,回到城堡發現王後已分娩,以此為由,烏奇翁要求卡蘭瑟履行其夫在十五年前的承諾,將帕薇塔公主許配給他。在與王後的爭執中,他卸下面甲,露出有如野豬和刺猬混合體的臉,並告訴眾人,自己是麥凱特王埃克斯帕克的兒子,生來就被詛咒,只有在午夜到黎明時分才是人形,後來得知意外的孩子可以使自己擺脫詛咒,才有了這次舉動。

烏奇翁/多尼本名Emhyr,接近於‘獵魔人’世界古語中的刺猬一詞eimyr(波蘭語為jẑ),因此詛咒者為他選取了刺猬的形態,英譯本也相應選用了中古英語中的刺猬一詞“烏奇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烏奇翁這則故事體現了獵魔人世界的“意外律”(Law of Surprise|Prawo niespodzianki),這是一種不成文的習慣法,據說從人類誕生之初便一直存在,簡單來說,即救人者可以向被救者要求獎賞,但該獎賞必須是救人者或被救者都暫時未知、直到被救者回家之後才會得知的事物。舉例來說,可以是“到家時第一個來迎接你的人或物”,如此一來可能是門口的衛兵,可能是家中小狗,也可以是“你出發前沒預料到的人或物”,如此一來則可能是妻子枕邊的情夫,或剛剛誕下的嬰孩。《獵魔人》中的意外律除了本身擁有習慣法中契約的法律效應外,還有魔法的力量。據傑洛特所述,一旦提出符合意外律條件的要求,在誓言發起者與誓言的對象(意料之外的人或物)之間,命運的紐帶便會隨之牢固確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命運挑選出來的孩子注定會擁有非凡的經歷。而對息息相關的另一人來說,他的人生也將受到無比重大的影響。”

“意外律”的靈感可能來源於舊約聖經的《士師記》。據《士師記》記載:耶弗他在與亞捫人的戰爭前向耶和華許願,若他能平安歸來,便將最先從家門出來迎接他的人歸於耶和華,最終迎接他的恰恰就是他的女兒。另外,在斯拉夫民間傳說中亦存在類似的契約,但一般發生在人與惡魔之間。

森林神

英文:Sylvan|波蘭文:Silvan

森林神,又稱柳居者(willower|rokita),有時也被無知而迷信的農夫稱作惡魔(deovel|diabłem|diabołem),乃一種草食的智慧人形生物,頭長山羊角,下半身覆著又長又密的暗紅色毛發,雙足為偶蹄,尾巴末梢呈穗狀。

在多數現代歐洲語言中,sylvan/silvan多用於指代神話傳說中山林裏的妖怪,詞源為拉丁語silva,意為“樹林”,亦可能是Silvanus,指羅馬神話中司職保護樹林的神祇希爾瓦努斯。森林神的靈感也來源於希臘神話中長著羊角羊蹄、與希爾瓦努斯司職相近的潘神,“柳居者”這一稱謂更印證了這點。

羅馬時代的希臘歷史學家普魯塔克在著述中認為:潘神並非永生的神祇。羅馬皇帝尼祿在位期間(公元14-37年),有位水手聲稱在海上航行時聽到遠處傳來神秘的聲音,告訴他潘神已死,這一消息隨之傳遍帝國全境。十九世紀英國作家、神學家吉爾伯特·切斯特頓提出潘神之死是因基督的誕生,意味著舊的神話時代的終結和新的神學時代的興起。還有學者認為,潘神的蹄子和角的形象被後世基督教人士移植到上帝之敵撒旦身上,以醜化多神教信仰——此種理論與小說中森林神被人稱為“惡魔”有所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