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第2/3頁)

至於山上的那些土地未來沒人種植,這完全不用擔心,不還有那些沒有下山的年輕人嗎,到時候山裏能賺錢了,除了交通不便,其他的也都有。”

蘇青玉並不需要他們都下山,她需要的是,這些人不管是在山裏,還是山下,思想都開始變化起來就行。

等有錢了,盤山道一修,村裏的那些種植基地肯定還是要通車的。生活方面也會變得便利起來。

那些高山旅遊景點,不也是常年有人在山裏嗎?

呂書記越聽,眼眸越發有了精神,連疲憊的身體這會兒都感覺好多了。都多了幹勁兒。

蘇青玉笑著說了最後一個計劃,“這個就需要用點錢了。修學校。我去看過了,各個鎮上的學校很小。各村的學校也很小。我的計劃是,在鎮上修一個統一的學校,各個村的孩子都來念書。”

呂書記聞言,笑著道,“看來你有辦法讓他們的孩子來念書了。”

蘇青玉道,“孩子們不念書主要是學費、交通、以及勞動力。所以我說這次學校要建大,因為我準備修住宿學校。所有的孩子來山下上學,都住學校裏面。一周回去一次就行了。這就解決交通問題。”

“至於學費和勞動力,我的想法是,半工半讀。”

這會兒可還沒有禁止使用童工的規定出現。

所以蘇青玉這個說法倒是沒讓呂書記驚訝。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是現在很多家庭的寫照。有時候他們來廠裏上班,可能都比在家裏要輕松。

而且蘇青玉說這種工作也不是去廠裏工作,因為他們也沒那個錢再去給孩子們辦一個廠了。他們的工作地點就在教室裏面。

做的工作就是手工制品。

就是未來很流行的手工小商品。比如穿手串,編繩子,做小飾品之類的。這種東西成本低,價格便宜,受眾還廣。只要銷售渠道,就很好賣。

當然,蘇青玉主要目的也不是壓榨勞動力,“白天他們照常上課,放學後,工作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我們還會給他們發工資。這樣,他們就算是勞動力了。家裏人會了以他們上學。至於學費那部分,就是我們通過他們工作做出來的東西,拿去換錢之後盈利的部分。”

畢竟一般來說,一個工廠給工人發了工資之後,都還是有盈利的。

蘇青玉就不準備盈利了。這完全就是一個公益項目。在資金上面來說不賠不賺,但是卻能夠為邊州建設大業培養這些苗子,就是大賺了。

計劃裏還規定了,參與工作的孩子要滿十歲。在農村,十歲的孩子已經是勞動力了。

十歲以下沒法工作,但是如果他們不上學,未來也不能參與這種勞動。所以為了讓孩子提前來上學,相信家裏人也會考慮送孩子上學。

雖然不能保證入學率百分之百,但是蘇青玉相信,至少能夠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這種模式也不用太久,一旦山裏開始賺錢,年輕人思想開始進步,孩子們也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就可以慢慢的改變這些政策。我估計三年就可以開始變化了。畢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

蘇青玉這一二三點的計劃,算是把青山的老百姓都給涵蓋進去了。

而且除了教育辦學校要花錢之外,其他的都是可以賺錢的。

可以說非常符合邊州的情況了。

呂書記心裏又欣慰又慶幸。

還很驚喜。

他果然沒看錯人,蘇青玉同志就是一個可以改變邊州的人才。

“你這些計劃,已經考慮的非常周到了,我並沒有什麽需要補充的。難為你能夠這麽快想出這些計劃來。而且……很敢想。”

其實蘇青玉這些計劃,頗有些天馬行空。這裏面任何一個計劃,都是很大的舉措。

一般幹部哪怕偶爾腦袋裏會想到,但是很難會去想到付諸行動。

蘇青玉不止想了,還敢去做。而且看樣子還很自信能做成功。

“只是這計劃十分的龐大,估計到時候你得辛苦了。我到時候會全權的讓你來負責這個工作。讓其他同志配合你。”

蘇青玉聽了這話,心裏也是高興,領導這麽說了,那她後續安排工作就更方便了。

“書記,您信任我,那我也不推辭。我一定全力以赴的完成。”

呂書記笑著點頭,“我說了,只要是有利於邊州發展,我就支持你。有什麽困難,你就提。”

蘇青玉道,“領導,現在別的困難我還要總結,就一點可能要和您打個申請了。我想從雲城調一個人過來,之前在花崗一直跟著我工作的,完成過不少大項目。很有些經驗。”

呂書記笑道,“既然是人才,那就安排過來。以後要是幹的好,咱邊州也是有很多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