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不止青山縣領導認為蘇青玉這個新官要拿他們開刀, 被安排出來的小秘書也有這種擔心。

所以在蘇青玉問青山縣的情況的時候,他就使勁兒說縣裏的難處。

說縣裏窮,沒錢搞建設。下面農業稅也不多, 國營企業就那麽幾家, 更不可能有什麽錢了。

領導們每天愁白了頭發都沒轍。

為了不給上面領導添麻煩,他們從來不喊苦不喊累, 咬著牙關熬。

蘇青玉問道, “你們有沒有安排過讓這些村民下山來居住?”

小秘書道, “這個倒是考慮過了,不過考慮到耕地問題, 他們也確實更適合在山上,下面沒這麽多耕地啊。”

“而且他們也不樂意。以前鬧荒的時候, 他們就靠著這山才過上吃飽喝足的日子,說住裏面安穩。”

蘇青玉清楚了, 這是壓根沒安排過。就算號召過, 也絕對沒給村民們妥善的安置。

從她來邊州開始, 聽的最多的就是這裏的人不樂意走出來。

蘇青玉是不信的,她不信沒人願意出來,如果真不願意,未來那些邊遠山區怎麽會有那麽多人離開家鄉去外地工作賺錢呢?

不管下面村幹部怎麽說,哪怕村民親口和她說不願意出來,她就不信。

人性就是向往過好日子。

這些人之所以不樂意, 那是因為不知道什麽叫做好日子。

以前小嚴村的人也不樂意搬去城裏呢,覺得城裏是城裏人過日子的地方, 他們農村人去了沒法活, 所以不樂意去。

但是後來有個別家裏過的好了, 搬去城裏的, 住的也挺好的,也沒說要回小嚴村啊。

所以蘇青玉一路上也沒再問這個小秘書關於這邊的情況了。

她情願自己去看。

小秘書戰戰兢兢,覺得領導好像不大說話了,是不是自己說錯了話。

蘇青玉一路考察也不是盲目的,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第一站,她還是考察各個地區學校的情況。

雖然她不是負責教育的,但是教育和農業管理也是息息相關的。她要開展的計劃還是要依托當地教育情況。

她之前倒是知道元歸給邊州這邊捐助錢修學校的。

她還問了小秘書這個事兒。

小秘書就道,“是有這個事兒。”

“那我們先去看看學校。”

學校確實是新修的,但是蘇青玉走進去看,每個班級卻沒多少人。

這還是鎮學校啊,全鎮的學生大部分都要來這裏上學的。

教室竟然都沒坐滿。

校長聽到消息趕緊過來接待,“蘇市長您好。”

蘇青玉道,“校長同志,學校這裏的情況不是很樂觀啊,失學率這麽高?而且班上讀書的大部分都是男孩。你們有給學生家長做工作嗎?”

老校長頓時一臉苦色,“老師都走訪了,沒用。說是交不起學雜費。學校倒是能免幾個學生的,可普遍這麽說,我們也沒轍啊。”

蘇青玉也是了解這個時期的學雜費問題。

這會兒國家困難,教育方面壓根就沒有辦法減免,所以哪怕是農村地區的學校,學雜費都很多。

蘇青玉自己□□十年代的時候的學雜費,都得到了一百到兩百一學期了。

孩子少還好,孩子多了就是一筆負擔。

“除了這裏的學校,下面村子還有沒有學校?”

“蘇市長,我們這情況比下面村子還要好一些。那些村子裏的學校,能有二三十人就不錯了。那些老師也是很努力的做工作,可是……太難了。”

一個搞了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校長承認這份工作的艱難,這會兒臉上還忍不住有些窘迫。

蘇青玉道,“好,我知道了。你們工作確實有許多困難,咱們一起好好解決。另外,下面村子裏還有那些學校,你安排個人帶我去看看。”

老校長立馬自告奮勇,“我帶您去吧,我都熟。”

蘇青玉看他一把年紀了,就道,“要不換個人吧,學校這一攤子事兒也離不開人。”

“沒事兒,我平時也往下面學校跑。我這腿腳利索呢。”

蘇青玉也就沒再拒絕。

一行人又去下面的鄉村學校。

鄉村學校倒是沒建在山裏,而是建設在山腳下。其他的幾個村子的人都來這邊上學。

而所謂的學校,也就青磚瓦房幾間。

蘇青玉道,“這就是新修的學校?”

小秘書道,“因為鎮上的學校入學率太低了,縣裏覺得浪費資源,就沒修那麽大。”

蘇青玉:“……”

老校長先一步往學校裏去了,喊了裏面上課的老師出來。

一共就兩個老師,還是兩口子。

看樣子年紀也不算大,大概也就三十來歲。

老校長介紹道,“蘇市長,這就是我們這邊的青山五小的老師,兩人可有才華呢,這位吳楚華老師還是當初下鄉留下來的呢。城裏來的老師。這位是他愛人,高小丫。教數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