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與第三紀元(第6/10頁)

未料,伊熙爾杜一行人被一支埋伏在迷霧山脈中的奧克大軍擊敗了。他們趁他不備,突襲了他設在大河與大綠林之間的營地,那裏鄰近“金鳶尾沼地”{Gladden Fields。托爾金在《〈魔戒〉名稱指南》中指出該地名應意譯,故譯作“金鳶尾沼地”。347。}洛埃格·寧格羅隆{Loeg Ningloron,辛達語,水生金色花朵的池塘。476。},因他以為所有的敵人都已經被消滅,便掉以輕心,未設警戒{此事在《未完的傳說》中有不同版本。}。隨他同行的人幾乎盡數被殺,其中包括他三個年長的兒子,埃蘭都爾{Elendur,昆雅語。258。}、阿拉坦{Aratan,昆雅語,王族之人。70。}和奇爾揚{Ciryon,昆雅語,意思與“船”有關。171。}。不過他在奔赴戰場前將妻子與幺子維藍迪爾{Valandil,昆雅語,熱愛維拉之人。768。}留在了伊姆拉綴斯。伊熙爾杜本人借著魔戒之力得以逃脫,因他戴上它時便隱去身形,無人能見。但奧克循著氣味與足跡追蹤他,直到他來到大河邊跳下水去。在河中,魔戒背叛了他,為自己的創造者報了仇。它在伊熙爾杜遊泳時自他指上滑脫,沉落到水底。於是,奧克發現了正在河中奮力泅水的伊熙爾杜,他身中多箭,就此喪命。伊熙爾杜一行人中,只有三人在流浪許久後翻越山脈返回,他們當中有一位是伊熙爾杜的侍從歐赫塔{Ohtar,大概是辛達語,武士。604。},埃蘭迪爾之劍的碎片便是交托給他保管。

就這樣,納熙爾劍及時交到了身在伊姆拉綴斯的維藍迪爾手中,他成了伊熙爾杜的繼承人,然而劍身已斷,劍上光芒已滅,並且它未被重鑄。埃爾隆德大人預言,除非統禦之戒失而復得,索隆再度歸返,否則納熙爾劍就不會重鑄,然而精靈與人類都希望這些事永遠不會發生。

維藍迪爾定居在安努米那斯,但他的族人已經式微,很多人在達戈拉德、魔多和金鳶尾沼地戰死,如今努門諾爾人和埃利阿多的人類數量太少,甚至不足以住滿整片土地,或維持當年埃蘭迪爾興建的所有城鎮。維藍迪爾之後第七代國王是埃雅仁都爾{Eärendur,昆雅語,大海的朋友。227。},過了他統治的時期,西方之地的人類,也就是北方的杜內丹人,又分裂成幾個小王國,各擁其主,繼而被他們的敵人逐一吞滅。年復一年,他們人丁凋落,直到榮光消逝,僅余荒草中一堆堆青冢。最後得以留存的,只有一支在荒野中隱秘遊蕩的奇異民族,其他人類不知道他們家鄉在何處,旅行的目的何在。惟有伊姆拉綴斯的埃爾隆德之家中,還有人記得他們承自何人。然而,世世代代以來,伊熙爾杜的諸位繼承人一直珍藏著納熙爾劍的碎片。他們的血脈自父及子,代代未絕。

在南方,剛鐸王國存立下來,有段時間國力增長,其威勢與財富直追衰落之前的努門諾爾。剛鐸的國民興建了高塔與堅固的城池,以及可以容納很多船只進出的港口。戴著有翼王冠的歷代人類之王受到來自各地、說各種語言的人們的敬畏。種在米那斯阿諾爾王宮前的白樹,茂盛生長了很多年。那棵樹的種子是伊熙爾杜越過汪洋深水自努門諾爾帶出來的,而努門諾爾白樹的種子來自阿瓦隆尼,阿瓦隆尼的白樹則來自上古時期的維林諾,彼時世界初創,萬物銜新。

但是,中洲時光飛逝,歲月消磨,剛鐸還是衰頹了,阿納瑞安之子美尼爾迪爾的血脈終至斷絕。因努門諾爾人與其他人類種族廣泛通婚,以至於血統混雜,他們的力量和智慧衰減,壽數縮短,對魔多的監視也松懈了。美尼爾迪爾一脈的第二十三代國王泰倫納{Telemnar,昆雅語。714。}在位期間,一場瘟疫乘著黑風自東方來,國王及其子女無一幸免,剛鐸很多國民也因此喪生。於是,設立在魔多邊境上的各處碉堡都被廢棄,米那斯伊希爾人去城空,邪惡再度秘密潛回黑暗之地,戈堝洛斯的遍野灰燼如遇陰風般瑟瑟擾動,黑暗的陰影在那地聚集。據說,那其實就是索隆稱為“那茲古爾”的烏來力—九戒靈。他們隱藏了許久,如今回來為主人的計劃做準備,因為索隆的力量已經又開始壯大。

埃雅尼爾{Eärnil,昆雅語,愛海的人。228。}在位期間,戒靈發動了第一次攻擊。他們趁夜離開魔多,越過陰影山脈,占領米那斯伊希爾作為據點。他們將它變得極其恐怖,無人敢多望一眼。從此之後,那城改名為“妖術之塔”米那斯魔古爾{Minas Morgul,辛達語。526。},它與西方的米那斯阿諾爾爭戰不止。接著,因人口大量減少而廢棄已久的歐斯吉利亞斯也變成了廢墟之地、幽靈之城。不過米那斯阿諾爾存留下來,改名為“守衛之塔”米那斯提力斯{Minas Tirith,辛達語。528。},因國王命人在城中興建了一座白塔,它極高極美,可監視大片土地。米那斯提力斯始終傲然矗立,堅不可摧,白樹也依然在城中的王宮前盛開了一段時日。殘存的努門諾爾人仍然在那裏把守過河的通道,抵擋米那斯魔古爾的恐怖侵襲,以及奧克、怪物與邪惡人類等一切西方之敵的攻擊。因此,在他們背後,安都因河以西的土地得到了保護,免受戰亂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