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夢(二)

“江都,先秦時便始置縣,原名秣陵。因其地形險峻,東傍鐘山,南枕秦淮,西扼大江,地形險峻,國朝聖祖開國定鼎時便定其為都,遂易名江都。”

耳邊響著蘇墨虞的介紹,孟聚站在碼頭上,遙遙望著那依傍大江邊上的遼闊城池,孟聚的目光沉凝而悠遠。他已穿透了千年的歷史,看到了這座城市的前生後世。

在他所知道的歷史裏,這座名城還有著其他更響亮的名字:建康,建業,金陵……在那千年的歷史裏,這座名城曾留下了流傳千古的文明和風流,也記憶了華夏民族的恥辱和痛心。幾經風雨,幾經磨難,千年滄桑,留下這座城市的沉澱和底蘊,這座名城的歷史,幾乎濃縮了千年來華夏民族的輝煌和磨難。

並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但想起自己在這橫跨千年時空中的漂泊,孟聚還是不禁暗暗感慨。

看到孟聚神色異樣,蘇墨虞還以為他是被大唐都城的氣魄震撼了。他矜持地說:“孟侍郎,自劉漢末年洛京之亂後,江都一直便為我華夏正朔所在,天下菁華所聚。洛京亂後,北國衣冠南渡,文明風流盡入江南。”

孟聚淡淡一笑:“果然是氣魄不凡,不愧上國氣象。”說著,他已展手做了個歡迎的動作:“蘇大人,請。”

“孟侍郎,請。”

謙讓了一番,兩人最終還是並肩而行,幾個穿著紅色官袍的大員向他們迎了上來。孟聚已不是剛入官場的初哥了,所謂的官場文化,那是無論在北魏還是南朝都是共通的,看幾位大員行進的先後順序、態度,孟聚立即看出來了,眾人是隱隱以中間那位身著紅袍的老者為首。

“孟侍郎,那邊中間的,便是兵部正堂方大人。方大人乃吾朝的三朝元老,功勛卓著,威望甚高,連陛下對他都頗為尊重,不可輕忽。”

聽到蘇墨虞在耳邊的輕聲提醒,孟聚微微頜首,他快步迎了上去,朗聲道:“江北遊子孟聚,見過諸位。有勞諸位貴人出迎,孟某如何敢當?有勞諸位,有勞諸位了!”

眾位官員紛紛回禮,孟聚展目所見,都是一片燦爛的笑臉:“歡迎孟大人歸國!”

“大人此番回朝,定能大展身手,鵬程萬裏。”

蘇墨虞作為南唐朝廷的特使,也是孟聚回朝的帶路人,自然成了這番場合裏的最佳介紹人。他向孟聚介紹諸位在場的大唐官員:兵部尚書方巖、樞密使歐陽旻、禁軍都督徐長興、北府斷事官蕭何我——聽到那一個個重量級的名字從蘇墨虞嘴裏報出,孟聚的臉依然在燦爛地笑著,但眸中已有了一絲警惕。

孟聚曾想過自己投奔南朝後的情景,他曾想過,自己會受到南朝官方的熱烈歡迎,但看著碼頭上那一片黑壓壓的人頭、那喧囂的鑼鼓和高聳的歡迎拱門,那鮮紅的地毯——這樣的歡迎程度,還是超出了孟聚的預料。兵部、樞密使、禁軍都督和北府的斷事官聯袂來迎,放在北魏那邊的景穆帝時代,這就等於說是白無沙、慕容破、慕容淮等幾位重量級大佬聯合出迎自己,這不能不讓孟聚受寵若驚。

他誠摯地說:“孟某初次歸朝,對國朝尚且寸功未立,承蒙諸位大人如此看重,親自出城迎接,孟某愧不敢當,誠惶誠恐。”

那位瘦巴巴的兵部尚書方巖幹幹地笑了兩聲:“孟侍郎不必過謙,你深明大義,棄暗投明,毅然率部萬裏回歸,有大功於國。這樣的忠義之士,吾等便是出迎也是應當的,大家說是不是?”

官員們都是頻頻頜首附和:“牧公所言甚是,征北將軍不必過謙了。”

孟聚和眾人一一見禮寒暄,尤其是對上北府斷事官蕭何我時候,他特別留意,多看了兩眼,這位大名鼎鼎的北府斷事官,其實也就是個留小胡子的中年男罷了,笑得熱情又客氣,絲毫沒有想象中情報頭子的陰沉感。

對這位曾經的上司,孟聚也表現出了特別的尊敬:“久聞蕭公大名了。在北國時候,一直聽易先生提起蕭公的名字。當年在北府,承蒙蕭公對我多有照拂,孟某一直想當面致謝的,不料直至今日方能如願。”

蕭何我笑吟吟的:“孟老弟不必客氣,易先生亦是多次向我提起你,我們雖未謀面,卻是神交已久啊。孟老弟比我想象的還要年青,今後,我們就要同殿為臣了,倘若老弟不嫌棄的話,你我平輩相交,你喚我的號‘遠志’即可,如何?”

孟聚連忙謙虛了兩句,說自己後生小輩,何德何能堪與前輩並肩?但蕭何我一意堅持,看他這麽熱情,孟聚也就半推半就地答應下來了,稱道:“遠志兄。”

介紹完幾位重量級的大佬之後,接著便是介紹那些在場的中高級官員了。兵部的一個侍郎和四五個郎官,樞密院的兩個樞密副使、北府各司的參事官們,還有禁軍各旅的旅帥們——這樣的介紹寒暄持續了足足小半個時辰,上前被介紹或者自我介紹的各級官員足有上百人,饒是孟聚自詡記憶超群,但這樣對著一張張潮水般湧來的陌生的官員面孔,各種各樣的古怪地方口音,這實在是超出了孟聚的應對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