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大羅之傘 人心之變(第5/6頁)

他咬牙道:“冷煙娘子不能回去。”

雖說不知道那神明法相的來路,但想也知道,是依托於那大羅傘,故而是準備強行“留客”了。

程濟世的立場則很端正:“既然在我們船上,就是我們八極宗的客人,你們留不住人,怨得誰來?”

李驍騎大怒:“若按你說的,大家也不用再多說什麽,手下見真章就是。”

他們在湖上爭執,引來了各方修士的關注,唯有在八極宗巨艦的主樓上,話題卻完全與之無關。

八極宗巨艦的主樓之上,天角先生也十分驚訝,扭頭看過來:“真武法相,星君化身,原來道友兼修了‘存神’之法,這可真真的了不起。”

上清諸法,有存神、服氣、符箓、功德等諸多傳承派別,但向來以“存神”為正宗,也最為外人所知,是宗門的最大底蘊所在。上清宗立派以來,舉宗門之力,興建太霄神庭,存思神明於其中,形成等級結構嚴密的神明體系,也最有利於“存神”之法的發揮。

只可惜成也存神,敗也存神,當天魔大劫興起,汙了太霄神庭,無數天魔竊居其位,當即就擊垮了上清宗的根基。

天角先生所說的“了不起”,也是由此而來:雖說上清宗存神一脈,最根本的還是“身中百神”,但沒有了太霄神庭的加持,沒有“天地之神”的入體,修煉起來,當真是困難重重。思定院是那種典型的小門小戶,顯然沒有什麽資源,這種情況下,能夠將“身中百神”化為真武大帝的法身,肯定是狠下了一番苦功磨練。

只可惜,這位符法大師明顯誤會了。

余慈心內虛空下有大潮層湧、萬劫不復的魔池血海;上有星宿列張,神而明之的天外之天。其中萬魔池、平等天、人間界等大都是外力、外景所化,承啟天是他最真實的烙印所在,浮遊於諸天之中,一念以升,一念以降。

唯有星辰天,才是他一切神通變化的顯現,其三垣四象、三千散星的結構,繼承於諸天飛星之術,成就了天垣本命金符,又經《洞元玉章三氣妙化符經》洗煉重塑,如今每一顆星辰,都蘊著一類神通種子。

當然,並非真是神通億萬,但通過星辰之間的星力相系,氣機勾連,以類似於符箓的方式,演化出神通的本來面目。

包括解析神通、虛空神通、死魔神通、七情神通,還有天垣本命金符中自蘊的諸多符法神通,但也不限於此,只要他了悟其中的義理玄機,並有無窮時間可以消耗,完全可以拼合出比星辰數目還要龐大千萬倍的神通之能。

這一項能力,卻是來源於《洞元玉章三氣妙化符經》,是其法門變化之一。

無羽的真武大帝法相,還是從他這邊得到的靈感,要模仿一下,並不困難。

不過,眼下余慈最關注的,不是大羅傘上的神通如何演化,而是在更廣闊的湖面上,那星星點點將欲躍出的“反應”,他們與張妙林密切勾連在一起,也因為張妙林的“失陷”,一下子陷入了“癱瘓”之中。

看得有趣,余慈無聲而笑。

只不過,他也注意到,還有另外一層隱晦的力量,正如天網一般,覆蓋其上。

往蘇雙鶴處看,正好那一位也投注視線,並露出笑容:

“小友的符箓著實有趣,不妨也看一看,我這巫咒如何?”

雖是刻意比較,可這言語帶著些老頑童的諧趣,讓人不由感嘆,這一位真要刻意為之,也自有一番獨特魅力,不愧是飛魂城的首席大巫。

余慈一笑,向著他拱了拱手:“不敢與鶴巫並列,只願一長見識。”

蘇雙鶴哈哈大笑,袍袖輕拂,身前突起層層光暈,其間影像綽綽,密麻如蟻,又有水波翻湧,千舟環並,竟是將數百裏湖面一發地納入其中。

而裏面還有數十個紅點,與背景顏色截然不同,煞是引人注目。

在其他人還琢磨光暈中的“學問”之時,余慈的眉頭微不可察地挑了挑,這些紅點,與他感知中星星點點的“反應”,重合率也太高了些。

瞥了眼蘇雙鶴,這位飛魂城的首席大巫,確實有常人難及之能,剛剛書畫巫咒,竟然是將之前湖上與四宗陣營作對修士的聲紋、氣息等,巧妙化入,一一對應,形成了微妙又堅固的聯系。只憑這一點,就能看出,方圓數百裏確實都納入到他的神意覆蓋範圍裏,且周詳入微,對湖上局面真如掌上觀紋一般。

這就是大劫法宗師的威能,只要有心,千裏、萬裏範圍之內,真沒什麽能瞞過他的。

以其大巫之尊,也不至於親自點名咒殺,但讓程濟世將巫咒送入放入浮空的天梁山島,分明就是借刀殺人,將那裏破壞性的惡劣環境,轉化為攻伐之力。尤其是正轟擊島嶼的天劫雷霆,就算目標中沒有長生中人,也能起到幹擾壓制的作用,如果靠近島嶼,更會遭致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