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暗影

死亡,對任何一種生靈來說,都是最終的歸宿。但對修士這一特殊群體而言,死亡除了歸宿之外,還代表了一種狀況:

失敗,徹頭徹尾的失敗。

追逐長生,最終迎來死亡,無疑是對他們畢生追求的否定,但在大多數修士身上,死亡又是如此難以逃避。

修行伊始,修士們便和自己的壽元作鬥爭,希望盡可能長久地留存在世上,他們有三次機會。

第一次是在修行之初,經氣動而至長息境界,凡人肉胎蛻變,可得真息,壽延近一甲子,至百五十歲而終。這算是修士基礎中的基礎,能稱為修士的,肯定都過了這一關,余慈便是如此。

相較於第一次機會的普遍,第二次機會便不是每個人都能享用了。那需要連跨過明竅、通神兩重境界,直至還丹成就,使精氣神渾然一體,相合相抱,全身生機,都受‘還丹’的統馭,再無疏漏散逸。這回,在前者基礎上,修士的壽元可再增長一倍,達到三百年,這已經是人身潛力的極限。能達到這一境界的,一萬個修士裏,也未必能有一個。

至於第三次機會,能觸及的更是少之又少。那需要突破還丹境界,步虛飛空至九天外域,汲納“玄真”這一天地間的至粹靈氣,淬煉形神,慢慢提升壽元。這種提升並無定數,十年八年的有、百年千年的也有。但其最終的目標就是打破劫關,成就真人,至此達成理論上的長生久視。整個修行界,億萬修士,能最終達成這一點的,古往今來,也是少數中的少數。

長息、還丹、步虛三個境界、三個機會,像是險陡的長生路上三個階梯、三個平台。只有攀上去了,才有喘息的機會。如今,余慈不過剛剛起步,可他還年輕,還有的是時間去攀爬。至於於舟老道,這個已在世蹉跎三百年的老人,即使和第三個階梯只差一線,但他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邊緣,連探手的力氣都不見了。

從實際年歲上說,謝嚴是要比於舟大的。可只觀外表,謝嚴正值壯年,於舟卻已是白發蟠然,強烈的對比,令人分外感受到修行路上的殘酷。

想起老道多次提及“垂垂老矣”、“前路已絕”等說法,想必老道心中也如明鏡似的——坐而等死,那究竟是種什麽狀態,余慈未能理解,已覺得心中惻然。

相比之下,謝嚴卻是發了力:“最多兩三年,他壽元便要耗盡。以他如今的狀態,便是今日進入步虛境界,登九天外域,汲取至粹‘玄真’,延命也不過二十年,毫無意義。據說此次隨心閣由西方佛國購來一片金骨玉碟,乃是以得道高僧頭蓋骨所制,內蘊金身靈血,植入體內,可再次易骨洗髓,重得生機,至少延命五十載。此物,我志在必得!”

謝嚴握著手中黑鞘長劍,用劍柄虛點過來,怪異的瞳孔中寒氣逼人:“我修煉的法門太過淩厲,一身真煞那魚龍難以消受,不宜修煉控靈法,這才要你幫忙……你也別給我出漏子!”

他的語氣神態仍很糟糕,不過余慈聽來,又是另一番感覺。正如老道所說,他和謝嚴、解良等人,實是過命的交情。也許這家夥的性情確實糟糕,也不討人喜歡,但那份交情,卻是不必置疑的。

他仍不喜歡謝嚴的姿態,卻不再多說,默默接過控靈法的玉簡,神識探入,開始學習。

正如謝嚴所說,控靈法十分易學,而魚龍腦子簡單,又貪食靈氣,在不受刺激的情況下,其實很容易控制。余慈依著法訣上所言,以自身元氣形成餌食,用以滋養魚龍,很快就將其引誘過來,留連不去。

這種控靈法,其實是在時刻損耗自身元氣的。尤其魚龍身子雖是纖細,卻是個“大肚漢”,就算余慈可以利用技巧混雜外界靈氣喂食,但元氣損耗的速度仍是很快,以他此時凝成陰神,潛力大幅外放的狀況,也有點兒吃不消。

易寶宴前這幾日,莫說是修行精進,恐怕還要倒貼去一些。

余慈卻沒有提及此點,只是問道:“有了那‘金骨玉碟’,觀主可過得此關?”

謝嚴沒有正面回應,只是盯著繞著余慈飛舞的魚龍,半晌,才開口說話:“他可對你說起過魚龍之道?”

余慈怔了下才明白,“他”是指於舟老道,而“魚龍之道”就是那長生路上的利用取舍之道,便點點頭。接著便聽到謝嚴的冷笑:“拾人牙慧。”

伴著他的冷笑,握在手中的黑鞘長劍也在匣中嗡聲震鳴,以為呼應。冷笑劍鳴聲裏,夜空中的魚龍遊動得更歡了,而且隨著姿態活躍,小家夥對靈氣的吸引力也在增加,好像被禁錮久了,感覺到饑餓,便放開肚皮進食。遊動的軌跡上,分明蕩漾起一圈圈細微的波紋。

余慈深吸口氣,壓住魚龍吸食元氣帶來的微微不適。他也記得,老道曾坦言“魚龍之道”是學他人成功的經驗,對此謝嚴自有一番譏諷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