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2頁)

“除了這兩個以外還有個鋪子,每月能收十兩租,月頭的時候我那當家的就去收,往常都去送去給老太太。”

“便是如此了。”鄭家的說完便束手站在一側,等劉玉真問話。

劉玉真暗暗點頭,這和她了解到的一般無二,以前他們一家都不在京城,外祖母那邊也有自己的莊子,所以莊子上的收成都是不留的,收回來後便賣出去。

而由於離京城比較近,這谷子、麥子能賣的價也高些,五百文一石。然後還有果子、蘑菇、筍、木材、竹子、藕、雞鴨等等,除了挑些好的送去曾家做節禮外,那個莊子每年能有五百多兩的進項。

然後鋪子的一百二十兩,這座宅子租出去的每年三百兩,全年下來差不多一千兩。

但如今她們來到了京城,這就沒有這麽多了,宅子收回來莊子上的出息也不能全賣了,那一年也就三百多兩。

縮水了一大半。

劉玉真用手指輕敲桌沿,問道:“如果我想要在京城附近買些田地,可有什麽合適的地方?”說完她補充道:“不是用來種的,我想挖空了養些魚,怎樣的都不要緊,有水就成。”

鄭家的有些呆滯,她這還是第一次聽聞買地不是用來種谷子或麥子,而是用來養魚的。

但從小學的規矩告訴她不要質疑主人的話,於是她想了想答道:“姑娘恕罪,我一個婦道人家沒怎麽出去過,我回去就讓當家的去打聽打聽。”

“這京城附近大片的良田難尋,但若是找些種不了地的,應是有的。”

“這事不及,”劉玉真安撫她,“京城沒有,那讓你大兒子在莊子附近找找,就莊子上那種爛泥田也不要緊。”

“還有去瞧瞧京郊有沒有那不過七八畝的田地或者山頭,有的話就買下來,大片的難尋,小的應該是有的,沒有七八畝三五畝也不要緊,能種些菜吃就好。”

鄭家的的回答:“哎,我回去就吩咐他。”

“嗯。”說完了這件事,劉玉真又問:“如今家裏頭每日的耗費,你算給我看看。”

“是,”鄭家的更謹慎了,道:“如今家裏頭不缺什麽,每日便是廚房采買……”

……

新家的第一次理事,花了劉玉真一個大上午的時間,陳世文回來的時候她還在用午膳。

“你可要再用些?這筍片老鴨湯做得不錯,是後花園裏頭的筍呢,我讓人砍了兩顆,你嘗嘗看和家裏的有什麽不同。”

今天是康哥兒第一次上學堂,陳世文在那邊陪他用過午膳才回來的,如今見她正在吃便也坐了下來,讓丫鬟給他舀了一碗湯,飲了兩口。

筍也吃了幾片,道:“沒家裏的清甜。”

劉玉真也是這麽覺得,“應是水土的緣故吧,下回讓廚房用家裏帶來的筍幹好了,我記得還剩了些。”

陳世文:“你上午說要理事,可是理完了?”

“理完了,”劉玉真回答:“都安排妥當了,就是京城這地界不愧是天子腳下,一顆雞蛋都要一文錢,這兩日光買菜都花了一二兩銀。”

陳世文皺眉,“竟這般多。”

“是啊,”劉玉真嘆氣,“往後雖然是我那莊子上送米糧雞鴨來,但這日常果蔬還是得到街市上采買的。”

“如此一個月也要二三十兩銀,所以我便想著乘家裏的銀子還有一千多兩,不如在京郊置辦個小莊子,只需買上幾畝地,能種些鮮菜就好。”

陳世文沒有意見,“都聽你的。”

鄭大榮的不愧是在京城待了幾十年的人精下人,不到半個月就在離京城半日路程的地方買下了八畝地並一個六七畝,光溜溜的小山頭。

“這地是中等田,十五兩一畝,山地則便宜些,八兩,再加上給官府的契稅銀,一共是一百八十兩。”

劉玉真很滿意,“那就讓馮大先去管著,起兩三間房子,再讓他雇兩個村人張羅起來。不種麥、不種稻,全部都種上菜。”

“那附近可有河?若是有便引些水來,挖個池塘養些魚,姑爺愛吃魚。”

“有的有的,”鄭大榮趕緊回道:“那附近有村子,村子旁有條河,可以引水到田裏去的,就是遠了些,不然那主家也不肯賣。”

劉玉真明白了,賞了他二兩銀子便讓他出去了。雖然京城的田地略貴,花去了一百八十兩,但她還是很開心的。

晚上吃飯的時候跟他們一說,果然幾個人都高興得很,康哥兒還一疊聲地把愛吃的菜都數了一遍,也不管是不是土裏長的。

這樣的好心情一直持續到了暖房宴請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