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4/4頁)

劉玉真伸出頭去瞧,果然看見錢貴急匆匆的從正房出來,穿過院子往外走去,她記得正房今天好幾個家裏人進去了,陳世文剛進去沒多久,這是出了什麽事?

……

還真是出事了。

陳家幾代人種田為生,見天兒在地裏忙活但成效不佳,到了陳世文這一代送個孫子去鎮上讀書都要再三猶豫。

好在這孫子是個出息的,不但有了功名還給家裏找了個來錢的路子——在稻田裏養魚。

稻田裏養的魚,是從兩指大小的時候開始養的,待長大一些日日都要割草喂食,如今秋收一條不過一兩斤。陳家等不得了放水都撈起來,到縣城、鎮上、隔壁鎮上、周圍村子裏賣了不過四五十兩銀。

還拉回來一板車賣不出去的死魚,剩下的三畝地不敢再撈了。

張氏心疼得吃不下飯,“怎麽就賣不出去了呢!去年都是二十文呢!這秋收是家家進補的時候,怎麽就賣不出去了呢!”

她急得不行,探前了身子去問,“老大,你有沒有說是坡下村陳家,陳舉人家的魚啊!吃了添福氣的!”

陳家長孫陳世誠熬黑了眼眶,沮喪道:“娘,魚太多了,收了稻谷家家戶戶都挑去賣了些,太多了,太多了啊,娘。”

“前些年我們在田裏養魚,大家都看在眼裏呢,今年再去找魚苗就困難了,可見十裏八鄉的都養上了。這東西一多價格就賤。”

“如今一尾,只賣十二文!死的還不要!”

“咱們家人多又請了長工,收得快,再晚些等鄉親們騰出手來,恐怕都賣不出了啊娘!”

越說越是著急,陳世誠略黑的臉上都急出汗來了,這些田地都是他和爹看管的,爹年紀大了喂魚的活都是他在做,說是一天看三遍都不為過,從兩指到如今巴掌大,費了多少心血?

如今卻是賣不出去他頓時就急得不行。

“祖父、爹、娘,你們想想法子啊!要我說我們得趕緊的都收了,明兒起個大早都賣出去,去縣裏,去鎮上、去隔壁鎮上,去村裏……”

張氏倒吸了口涼氣,喃喃道:“怎麽就賣不出了呢?怎麽就賣不出了呢?前兒還二十文一尾呢……”

賣不出,賣不出那哪兒來的銀子?雖說年初那會兒買的魚苗不過五兩銀,如今不但回本還賺了許多,但賬可不能這樣算,一想到廚房那一板子死魚以及田裏三畝地還沒撈的活魚。

再想一想明年、後年、往後的每一年恐怕都賣不成魚了,白花花的銀子打水漂,還有兒子馬上就要去京城了家裏卻拿不出銀子來,張氏不由得眼前一黑,險些暈過去。

陳家幾代人都是獨苗,所以家裏頭有什麽事也習慣會和媳婦商量,因此魚賣不出去這樁大事現有的兩位女性長輩張氏和戚氏都過來商量了。至於孫輩的幾個媳婦年輕,男女有別而且她們當家的都在,也就沒讓來。

戚氏平日裏雖有些小心思但如今事關家裏最大的進項,也是急得不行,“那可怎麽辦啊?今年不單單是咱們家養了,族長家,叔祖家,還有族裏、村裏還有親戚們家有上等水田的都來問了啊,爹也好好教了,就為了有個好收成,如今,如今……”

“早知道當時就不教了!”

“還有我娘家,方哥兒舅舅也跟著養了三畝地,這可如何是好,吃也吃不完這許多啊!”

“怎麽就沒人要了呢,這這這……”

兩個女眷急得六神無主,老太爺和陳家老大陳禮忠沉默地抽著煙鬥,時不時吐口煙圈,屋子裏煙霧繚繞。

“要不再等等?”今兒沐休在家的二房獨子陳世方猶豫道,他讀書在外,見得多,想法也比較多,“秋收這會兒賣不出去,那就再等等?過年家家都要吃魚,年年得有魚呢!”

陳世誠眼前一亮,沖著兩位主事的道:“祖父、爹,二弟說得對,如今魚吃得歡呐,一筐子草灑下去一會兒就沒了,到了年底能再長三兩,年底再賣哪怕價低些那也是有得賺的!”

老太爺磕了磕煙鬥,不答陳世誠的問題,反問道:“去喊文哥兒了嗎?他怎麽還沒來?”

陳禮忠看了看張氏。

張氏一頓,回道:“爹,文哥兒溫書呢,我就沒讓喊,這事他也幫不上忙啊,溫書要緊。”

“去喊他來。”陳禮忠敲了敲扶手,“這事要緊得很。”

張氏無奈,走出去吩咐了兩句。

陳世文很快就來了,他的身影一出現在門口,一大家子的大人就像看到了主心骨一擁而上。

“老三啊,你可回來了,你說這可怎麽好啊?”

“三弟,咱們家裏的魚……”

“文哥兒,你快想想法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