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3/5頁)

劉玉真也想起來了,好像是有這麽回事,年初她處理產業的時候,秉著什麽多都不如錢多的想法,把莊子的庫房都清空了,該賣的賣,該種的種。

就連榨芝麻油剩下的下腳料都被她做成芝麻醬賣到府城去了。

所以現在想要吃油要麽吃肥豬肉油,要麽到外面買?可是此地的大部分人得不到芝麻種子,也不會種,現成的芝麻油要一百個銅板一升,貴得很。

“要不從太太的莊子上叫一些?”桂枝建議道,“知道您和太太愛吃,存了好些呢。”

桂枝說的是母親多年前置辦下的一個小莊子,日常供給大房,地裏種的是母女兩個愛吃、養的雞、鴨、羊等等也是合著她們口味的,所以那個莊子上的新鮮物產是不外賣的,芝麻油也存了好些。

“還是算了吧,”劉玉真拒絕了,“不要為了兩罐子油讓母親擔心,你取了銀子打發人去買吧,下個月我們莊子上的芝麻就都收了,讓他們送些來。”

想了想,她又問道:“你去問問錢家的,村子裏的其他人家都吃的這豬油嗎?還有沒有別的?比如茶籽油、棉花籽油、菜油、豆油等等,可有人家吃?”

桂枝很驚訝,“還有這許多油啊?”不怪她驚訝,前面的千百年世人吃的多是動物熬制的油膏,都不知植物能榨出油來,芝麻油以前是貴人才能享用的,前朝才開始慢慢地流到民間,價高得很窮些的人家都吃不上。

在劉府的時候,她們這些貼身伺候的都隨主子吃芝麻油。其他做雜貨的下人則吃廉價的豬油,姑娘說的這些茶籽油、棉花籽油、菜油和豆油等等她根本就沒有聽說過。

“姑娘您別急,我這就去問問!”

桂枝很快就回來了,答道:“姑娘,您說的這些錢家的倒是有聽過,比如那茶籽油,她當年在臨縣做下人的時候那邊有村子會做,但是出油少,就夠自家吃喝,不外賣的。”

“旁的倒是沒聽說了。”

劉玉真明白了,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吃不起貴的芝麻油,黑豬家裏倒是能養,年底殺了做成臘肉能吃一年,肥油熬成油也吃一年。至於其他的菜籽油、豆油等植物油因為技術及產量等原因還沒有大規模走上歷史舞台。

她突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她可以在陳家這邊建一座榨油坊,一來可以解決陳家吃油的問題。畢竟升米恩鬥米仇,她現在可以讓莊子上送吃食、送油來,但不能長期如此,不然往後就是她在養著一大家子了。

養著養著難免會讓人起貪念。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陳家自己富起來,這樣不管是對陳世文還是對她自己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想到這裏她興奮地吩咐桂枝,“下回莊子上再來人你帶來見我,我有事吩咐他們去做!”

“知道了,姑娘。”桂枝對自家姑娘這個模樣很熟悉了,想也不想地就答應下來。

正好再過兩日就是莊子上送雞鴨過來的日子,這次馮莊頭送了十只雞並兩只鴨來,聽到桂枝傳話說姑娘要見他頓時嚇了一跳,忙問道:“桂枝姑娘,姑娘這是有事吩咐?”

說完恍然大悟,“哎呀都怪我,上回姑娘說讓送些奶末來,我家裏那個手笨得很,直到昨日才做好,除了奶末還有太太愛吃的幹酪您給姑娘說一說,誒說一說,我回去就收拾她!下回再不誤姑娘的事了!”

桂枝白他一眼,“姑娘傳你你就進去回話就是,哪兒那麽多事,還有,什麽奶末姑娘是叫‘奶粉’,在姑娘面前可別說錯了。”

“誒誒,”馮莊頭疊聲應著,跟在桂枝身後輕手輕腳地走進這間屋子,透過屏風隱隱約約地看到後頭的桌前坐著一大一小兩個人。

想來這就是姑娘了。

他不敢細看,跪地嗑了個頭,大聲道:“小的馮大,請姑娘安!”

埋頭描紅的慧姐兒好奇地擡起頭來,站起了身子想要看看是誰。

“慧姐兒,你這個字寫錯了,”劉玉真指了指板上的一個筆畫較多的字,道:“你再把這個字仔細瞧瞧,這裏頭是有一個點的,莫要忘了。”

慧姐兒臉一紅,低頭細看了起來。

劉玉真安慰地摸了摸她的頭,然後對那莊頭說:“免禮,馮莊頭坐,桂枝看坐、上茶。”

桂枝很快端了熱茶來。

“多謝姑娘,多謝姑娘!”馮莊頭連忙站起身來謝過,然後也不敢坐實了,凝神聽劉玉真說話。

劉玉真隨意開口:“如今快要秋收了,莊子上可好?今年收成如何?”

“回姑娘話,”馮莊頭胸有成竹地回道:“如今莊子上的田地都種了稻子和芝麻,今年風調雨順約莫能比去年多收一成,稻子過些日子便能收了,芝麻倒還綠著,約莫要再等個把月。”

劉玉真點頭,“那就還是依著府裏頭往年的例,新稻子收回來後就把前年的賣了,只留下去年和今年的。至於芝麻今年收回來後你先榨個三五石的送到家裏來,再挑些好種子一並送來,另外今年的芝麻油先不要往外賣,聽我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