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3/4頁)

“那你這是還沒換?”這穿的還是早上的衣裳呢,劉玉真站了起來,“怎麽不換呢?櫃子裏好些呢,我去給你拿。”

“不必了,都已經幹了。”陳世文拉住了她,“你忙了一天也累了,坐著歇會兒。”

又取了幾本書給她,解釋道:“這是我給慧姐兒準備的開蒙書,她讀完這些便可以念《女則》和《女訓》了,長大一些再學《慶律》。”

劉玉真仔細看了一遍,這幾本書空白處都寫滿了蠅頭小字,看得出來是很用心的,不過她對慧姐兒的教育有不同意見,於是道:“這幾本讀完也就是這兩年吧,我倒是覺得《女則》和《女訓》不著急,學了詩書後面應該學些琴棋書畫,陶冶性情。”

“待她定下了親事再學《女則》和《女訓》也不遲。”她真是這麽覺得的,《女則》和《女訓》只一味教女子賢良淑德、恭順無欲,年紀太小是非不分學了這些就很容易真成了個“賢婦”。

那時再後悔可就晚了。

不如先學陶冶性情的琴棋書畫,再學這蘊含了世俗間法律、潛規則的《慶律》,如果可以她連男子的四書五經也想領著慧姐兒看一看,《女則》和《女訓》這些待性情定下了再看也不遲。

陳世文愣住了,想了一會兒問道:“你小時候便是這般學的嗎?”

並不是,她小時候能去族學聽課是因為祖父堅持,但是年齡大些離開族學之後老太太就立馬請了嚴厲的嬤嬤開始教她們如何做一個“賢良”的女子,那嬤嬤言論充滿了腐臭味,如果不是她有著前世的記憶恐怕就要被洗腦了,那是她少有的不願意回想起的經歷。

她強調,“我覺得這樣才是最好的。

“那便依你吧,”陳世文笑了,“若慧姐兒將來能如你一般聰慧明理,也是她的福氣。”

劉玉真望著他,也笑了。

******

段嬤嬤耽擱了兩日,終於領著牙婆和幾個小丫鬟並兩戶人家回來了,劉玉真請了老太爺、公公婆婆並二嬸來進行挑選,最終選了一個想要給自己攢些嫁妝的小丫鬟,一個三十多歲被夫家賣了的寡婦,一個帶著年幼妹妹和六歲兒子的二十多歲男子。

兩個丫鬟分別去伺候張氏和戚氏,那寡婦和石榴做家裏頭的粗活,男子則領著六歲兒子住前院,和錢林輪換著守田、守老屋,他兒子也機靈,做了個守門通報的活計。

錢家的被派去給顧廚娘打下手,如此,家裏頭就有近十個下人了。

忙完了這些事,劉玉真把段嬤嬤喊來問話:“二嬸給的那些陪房,可還安分?”之前段嬤嬤送信來說有一戶陪房出了點事,一時半會的回不來,但詳細的並沒說。

段嬤嬤一聽便笑了,道:“姑娘此前真是料事如神,他們瞧著顧廚娘有了著落但沒給他們安排差事這會兒的確是踹踹的呢,我去瞧的時候那張家的還塞給我二兩銀子,問姑娘您是怎麽個章程,要來給您請安。”

“我便按照您教的說了,這實在不好辦呢,若這會子安排了將來搬家的時候免不了拉下幾個,且家裏缺的都是粗使婆子,他們都是得力的哪能安排去喂豬喂雞呢。都是您的陪房自己人可靠得很自然是要帶在身邊伺候的,如今便委屈他們先在那宅子裏住下。”

“他們一聽便都滿意了,覺著您會和大姑娘一樣新婚不到一月便鬧著要搬到縣裏去呢,都說會在縣城那等著姑娘。”

劉玉真呵呵笑;“那便讓他們等著吧。”她是不準備搬到縣城裏面去的,因為只有這鄉下才能躲開劉府那一大家子。

“是呢,”段嬤嬤附和,“他們怎麽也想不到姑娘您根本就沒想到要搬到縣城裏去住,他們這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劉玉真嘆道:“哎,若不是他們都是有二心的我也不想這麽做,都是我的陪房呢,可若不處置了他們,日後我身邊的內外管事、灶上的、針線房的甚至是挑簾子的小丫鬟都是二嬸的人,那日子得苦成什麽樣。”

陪嫁的下人並不是全部都由大房母女決定的,一來她們大房人不太多總要留一些給大太太使喚,二來上至老太太下至府裏的大管家都盯著,都想塞人進來,防不勝防。

段嬤嬤勸慰:“姑娘您莫憂心,不忠心的陪房留著作甚?打發了這些將來再挑些好的。”

“是啊。”劉玉真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出閣前才和母親商量了這個方案,借著陳家屋子小這個好處,把他們都安置在陪嫁的宅子裏。一來宅子總得人看顧,二來也不好馬上處置。

如今就看看他們中有沒有能用的跳出來了,若都對二房忠心耿耿她也不會再留情。

******

做完燈之後沒過幾日,便到了大太太曾氏的壽辰,劉玉真非常的重視,提前兩天就開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