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4頁)

桂枝笑道:“剛不小心摔地上蠟燭一歪可不就點著了,好在這骨架子還在,媽媽瞧仔細些,這玩意也不是什麽稀罕的,待會姑娘就領著孩子們做呢。”

“好,好,”錢媽媽又左右瞧了瞧,道:“多謝桂枝姑娘,我這就去讓我當家的砍兩棵竹,家裏的竹子多著呢!幾輩子都用不完。”

“家裏有山林?”劉玉真突然想起了什麽,認真問道。

“有呢,整六十畝!”錢媽媽回道:“就在那後山再往後,要走半個多時辰的路,咱們這多山,所以啊家家戶戶都分了些,家裏的和族中另幾戶人家都分了幾十畝,和著就是一整座了。”

“不過那裏遠,日常砍柴都不去呢,就春日裏去撿些蘑菇和木耳之類的幹貨,曬著能吃一年,三爺很是喜歡。”

“哦。”劉玉真緩慢點頭,又問:“我先前聽三爺說家中有薄田百畝,這個百畝裏頭可是含了這六十畝山地?”

錢媽媽爽快地回了,“是呢!聽老太爺說,家□□有百畝地,十畝水田,二十畝良田,十畝旱地再加上這六十畝山地,整整一百畝!”

“如今那十畝水田上頭種稻下頭養魚,每年能得好些銀錢呢。聽老太爺說都是三爺的主意,如今族中、村裏好些人家也養了,就等著今年的收成起新屋子娶兒媳婦呢!”

薄田百畝,劉玉真回想起去年某人向她求親的時候說的話,可還真是“薄”啊,裏頭有六十畝不能種稻谷的山地。若不是後面他考中了秀才又養起了這稻田魚,恐怕這幾兄弟連媳婦都難娶吧?

劉玉真輕呵了一聲作為評價,還好她就不是沖著家產來的,不然得告他一個騙婚!

******

做燈籠這個事情不但把陳世文引來了,連老太爺也引過來了,他老人家樂呵呵的在院子裏削著竹篾,“這竹篾啊,還是我削的最好,錢林就不是幹這活的料!”

“老太爺說得是。”錢林討好的笑著,按著劉玉真的吩咐把削好的竹篾分成長短不一的一段段。

“曾祖父,快點,快點!”在旁邊等著的宇哥兒不住催促道,他年紀小不知道曾祖父做得好不好,他想只要快,再快,最快。

“曾祖父……”慧姐兒仰著紅撲撲的臉,也在一旁喊著,這削竹篾的活可不能讓小孩子幹,擔心傷了手,他們只能抱著削好的過去給幾個會做著燈的丫鬟捆紮,於是都眼巴巴地圍在兩人身邊,一個勁地喊快些、快些。

“好好好,都有,都有。”老太爺又取了一根竹子,先是砍成一段段,然後豎起對著切口砍了幾刀,再把幾根棍子交叉鑲嵌在刀口上,喊一聲躲開些,用刀背噼裏啪啦一陣砸,一長斷竹子就這麽破開了,四散著倒在地上。

“哇……”小孩捧場地驚呼,逗得老太爺哈哈大笑。

陳世文笑望著院子,自祖母去後,他很久沒見祖父這般開心了,手裏的動作不由得停頓下來。

“爹爹,爹爹!”康哥兒拍拍他,不滿地喊道:“快畫!我要大馬!還要大將軍!”

今天也只是一個繪畫工具的陳世文只好回神,蘸了墨汁回道:“別急,別急,很快就好。”

走馬燈除了那些竹篾、棍子外最要緊的是裏頭騎著馬的大將軍,這蠟燭一點,燈一轉這裏頭的幾個“大將軍”便前後追逐,所以這“騎馬大將軍”是頂頂要緊的。

陪嫁的幾個人裏頭除了劉玉真外,桂枝和春杏跟著她久了也學會了一些畫藝,但陳世文一回來,在他的舉人名頭影響下那些男孩兒們就都聚集在他身邊了。女孩子們也想去,但不太敢,於是便還是由劉玉真畫著。

她這回畫得很快,調得濃淡不同的墨汁勾畫、填充著人物、馬匹,再用艷紅的朱砂畫出紅纓槍,紅馬鞍,瞧著就很像模像樣了。

不一會兒就畫完了一個,讓春杏領著她們貼到小棍上,再蒙上挖了孔洞的白紙,在白紙上簡單勾勒幾筆山水。這樣一轉起來,孩子透過那白布能看到騎馬將軍們策馬奔騰,湊近了孔洞能看清將軍們,很是有趣。

“哇——”

“真好看!”

“我要這個我要這個……”

“我的馬最大!”

“我要大將軍!”

“……這兩個都是我的!”

……

這燈一做就是一下午,等全部做完這些會轉的走馬燈又做了幾盞日常提著的燈籠供家常使,這都要到吃晚膳的時辰了,孩子們提著燈籠高高興興地奔跑著回家。

屋裏,陳世文揉著手腕問她,“怎麽突然做起燈籠來了?”

劉玉真把中午的事情跟他說了一下,反問道:“你怎麽從書房回來了?”這人為了備考進士,自成親後整天待在書房,也就晚間有點空閑,白日很少回房的。

當然是被一屋子小娃娃吵的,不過陳世文擔心她內疚沒有提及,於是回道:“回來換件衣裳,剛在書房撒了一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