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陳家眾人(第3/3頁)

思及此陳老太爺輕咳了一聲道:“你進了門就是我們陳家的人了,要和文哥兒好好過日子,他有了前程才是你的福氣。”

劉玉真低著頭,恭敬回道:“是,孫媳謹遵老太爺教誨。”

老太爺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好好好,你們日子過好了就是孝順了。”

兩人低聲應是。

給老太爺敬完茶,家裏的長輩們便剩下二房和姑太太了,陳老太爺這一房人丁不甚興旺,老一輩只剩下了老太爺,其他的都出了三服。小一輩則是大老爺陳禮忠,二老爺陳禮信,還有姑太太陳桂花。

陳禮信已過世多年,其妻戚氏白白胖胖的,聲音爽朗瞧著很有些精明,喝了茶後給了她兩個金戒指。

至於姑太太陳桂花,嫁到鎮上如今家裏開了個小酒樓,也是穿金戴銀的富態得很。她的大女兒嫁到了隔壁縣有孕在身這次沒有來,剩下的二兒一女都尚未成親。

嫡親的長輩們拜完,便是張家五位舅舅四位舅母,還有一位舅母在家侍候老太太並沒有來。舅家認完之後便輪到了隔房的長輩們,按照輩分一個個的拜過。

原本是要跪下磕頭的,但陳世文如今有舉人功名在身,見官都可不拜,劉玉真身為舉人娘子在這鄉下地方也沒幾人能受她的禮。

所以除了陳老太爺這個祖父和陳老大夫婦之外,二人一個作揖一個福身,長輩們也不太敢和一身氣派,風姿卓然的兩人嘮嗑,這拜見親戚長輩的程序很快走完了。

劉玉真送出去了兩大箱子的衣裳鞋襪,收回來小半箱子的荷包、銀簪子、銀角子甚至還有銅板和大紅麻布。

長輩的拜完剩下的小輩們都一一見過,陳家老大,也就是陳世文的嫡親兄長陳世誠今年不過二十六歲,老實忠厚的模樣但瞧著比陳世文老多了,身高也矮一些,穿著一襲藍色綢緞長袍,呵呵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嫂小張氏,是大太太張氏的娘家侄女,陳世文表姐,和陳世誠成親七八年了但至今只有一個芙姐兒,今年七歲。

小張氏很是拘謹,劉玉真遞出去的茶還沒到呢就伸長手來接了,一下子喝了一大口險些嗆到,連忙忍住給了她一對銀步搖。

芙姐兒也很拘謹,膽子不大今早上一直被小張氏拴在身邊一步都沒放開,瞧見了劉玉真小聲地喊了句:“三嬸嬸。”

陳家老二陳世方是二房獨子,年二十五,其妻是鎮上吳秀才的孫女吳氏,如今在吳秀才的書塾裏讀書,隨了其母戚氏,略有些白胖。

二嫂吳氏瞧著是個聰明的婦人,戴了一副銀頭面和一雙銀手鐲,脆生生地喊她三弟妹,和大嫂小張氏一樣給了她一對銀步搖。其獨子宇哥兒和慧姐兒差不多大,調皮搗蛋到處跑來跑去,摔了也不哭,自個兒爬起來。

另外還有一個小姑陳荷花,今年十四歲尚未定下人家,長相清秀笑得很是靦腆。

芙姐兒、慧姐兒、宇哥兒、康哥兒這四個孩子便是陳家的曾孫輩了。

慧姐兒和康哥兒由張氏帶在身邊,劉玉真是認得這兩個孩子的,在他們小時候劉玉珠經常帶孩子回劉家,她一回來作為姐妹的劉玉真依禮就要去看看,一來二去見得多了對這兩個孩子特別是年紀大些的慧姐兒並不陌生。

但今日,他們看到她卻很是排斥,不肯開口喊一聲娘,慧姐兒已經知事了,撅著嘴一聲不出,而康哥兒則一個勁地躲在婆婆張氏身後,說急了竟然賴在地上打滾。

當時陳世文的臉就鐵青的了,正要開口訓斥卻被劉玉真攔住了,她蹲下身子問慧姐兒,只說著府裏的老太太和外祖母們都想著慧姐兒,小時候她還在老太太院子裏抱過她,問她還記不記得老太太和外祖母。

大姐姐去時慧姐兒已經知事了,聞言遲疑著點頭。

劉玉真松了口氣,笑著摟過了她,說改日帶她去見見老太太和外祖母,然後給了她一套蟲草模樣的首飾和一對荷包,再讓桂枝端了絨花來。

慧姐兒三歲多劉玉珠便去了,此後便長在鄉下祖母的身邊,日常瞧著的無非是紅頭繩,灰布包頭,連那銀簪子都不多見,何等見過這麽精巧的首飾?還是那蜻蜓蝴蝶的模樣,絨花也是栩栩如生,頓時便移不開眼睛,劉玉真笑著從中挑了兩支插在她的雙丫髻中。

至於康哥兒,被大人們哄起來,劉玉真擔心他再鬧沒有靠近,不遠不近地站著給了他一套文房四寶,玩具是沒有的,這個時候也不適合。小男孩胖嘟嘟的,躲在張氏的身後,悄悄探出頭來瞧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