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三章 惟楚有才(第2/2頁)

“量入為出與量出為入麽?凡百役之費,一錢之斂,先度其數而賦於人,量出以制入。”

初聞此言,嬴沖是大為驚喜,一直以來大秦國政都是依循著商周以來,‘量入為出’的預算制。

可這楊炎,卻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量出為入。根據支出的規模,來確定稅賦的管理方法,可與‘量入為出’,相互配合。

至於王陽明,卻使他難以抉擇。

此子極度推崇儒門中,陸九淵一系‘心即是理’的道理。反對程頤朱熹一脈,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理由是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

這點頗令嬴沖不喜,盡管他也不喜千年前的南楚朱熹。那推崇禮教的學說,可覺得‘格物致知’這四字,還是很不錯的。尤其那‘物有表裏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之言,可與墨門所學交相應證。

至於那什麽‘心即是理’,於國無補。

傳說這位,曾經也是格物致知的擁躉。卻因少小之時‘格竹’,為了實踐格物致知,欲窮竹之理,結果‘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卻全無所得。於是對‘格物致知’大為排斥,從此改弦更張。

可使嬴沖在意的是,這位又提出了知行合一。

此人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系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就是所謂的‘知行合一’。